比较,却颇有几处不同。现在姑且参酌两本,译成中文。倘有那一位据原文给我痛加订正的,是极希望,极感激的事。否则,我将来还想去寻一个懂法文的朋友来修改他;但现在暂且这样的敷衍着。
十月一日,译者附记。
※※※
〔1〕本篇连同《自己发见的欢喜》(原书第二部分之第二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六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波特莱尔(C.Baudelaire,1821—1867)法国颓废派诗人。著有诗集《恶之华》等。这里说的“散文诗”,指他的一首题为《窗户》的小诗。
〔3〕MaxBruno麦克思·布鲁诺。
《有限中的无限》译者附记〔1〕
法文我一字不识,所以对于VanLerberghe〔2〕的歌无可奈何。现承常维钧君给我译出,实在可感;然而改译波特来尔的散文诗的担子我也就想送上去了。想世间肯帮别人的忙的诸公闻之,当亦同声一叹耳。十月十七日,译者附记。
※※※
〔1〕本篇连同《有限中的无限》(原书第二部分之第四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VanLerberghe望·莱培格(1861—1907),比利时诗人、戏剧家。著有抒情诗集《夏娃之歌》、讽刺喜剧《潘》等。这里说的“歌”,即指《夏娃之歌》。
《文艺鉴赏的四阶段》译者附记〔1〕
先前我想省略的,是这一节中的几处,现在却仍然完全译出,所以序文〔2〕上说过的“别一必要”,并未实行,因为译到这里时,那必要已经不成为必要了。十月四日,译者附记。
※※※
〔1〕本篇连同《文艺鉴赏的四阶段》(原书第二部分之第五节)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四年十月三十日《晨报副镌》,后未印入单行本。
〔2〕序文指《译〈苦闷的象征〉后三日序》。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