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对于中国而言,一个流通顺畅的商业社会的价值,甚至远迈于技术、资本等因素,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是,当我们拥有了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消除欺诈的商业环境、公平高效的流通环节时,无异于打造了一个流通的社会,这种社会中的低摩擦、低损耗,才是中国商业运行所最需要的。

    主题介绍:中国为何如此高价——不能说的秘密——打造流通的体系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作为世界上一流的发达国家,美国的物价一定是全球最高的。

    这样的观点不无道理,因为从纸面上看,在2008年中国的人均GDP是3315美元,而美国的人均GDP为46859美元。除掉这种宽泛的数字不谈,即使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美国人的收入大概是我们的12倍以上。

    这个比率意味着什么呢?比如我们一个年薪4万元的普通白领,在美国就可以拿到将近五十万左右,而国内一个年薪十万的高级白领,在美国就可以获得百万的年收入。

    挣的多,东西自然卖得贵,我们挣得少,物价自然相对便宜,因为有了前面的对比,因此产生这样的想法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然而,真正的情形又是怎样的呢?

    拿我们生活中最常接触的物品来比较一下吧,在美国,汽油的价格是1.7美元一加仑,假如折合成升的话,大概相当于3.15人民币/升,几乎比国内的价格便宜一半。

    在食品方面,一加仑脱脂牛奶的价格,折合成人民币是每公升4.4元,而国内一公升类似的牛奶价格,居然要卖到7元,除了牛奶之外,像肉食、蔬菜等食品的价格,也普遍较中国便宜得多。

    再来看看服装,许多在中国被视为高档品牌的服装,在美国却要廉价的多,比如一条LEVIS的牛仔裤,遇到打折的时候甚至只需要19美元,而在中国,相同的裤子竟然可以卖到上千块。

    更令人费解的地方是,在市面上的常见商品中,有许多商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于是,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商品,在经过一番运输、销售的环节之后,在几次加价之后,其最终的价格反而要比在国内便宜得多呢?

    想要揭示这个谜题,我们就必须从商品的流通开始,进行一番细致的探究。

    同是一样的商品,在中国和美国的差别,竟然有如此之悬殊,事实上,有关这种情况,其成因只有一个——中国的生产商,心甘情愿将商品出口。

    这样的成因令我们费解,而事实上正是这种心态的存在,才引发了一系列事态的变化,而在这种心态的背后,既有我们可以一眼看透的因素,也有不可为外人道的“潜规则”。

    先让我们先来说一说前者。

    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在中国的商业环境中,存在着极大的欺诈成分,着表现在许多贸易商宁愿付出名誉的代价,也要拖欠货款以换得更大的资金周转空间,其往往导致生产商血本无归的局面。

    由此,造成了生产商在选择贸易商的时候不得不慎之又慎,唯恐落入欺诈的陷阱,而这样的恶劣行径比比皆是,无奈之下,生产商只有在价格上一提再提,希望通过更高的利润,来弥补可能遭遇的风险因素。

    反过来,将商品出口,则意味着完全不同的情况。当生产商和外商签订了合同之后,就绝不会担心有这方面的风险,凭借着国外进口商提供的信用证,生产商可以直接去进行抵押贷款,待资金到位之后再进行生产,随着商品的运抵,应收账款也就在同一时间进入了财务帐户,完全不必承担这样的风险,由此,生产商宁愿以较低的价格卖掉商品,也乐于和守信用的诚信伙伴进行合作。

    第二点造成价格反差的原因是效率。

    在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