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南诏军队退去,安南回到祖国的怀抱,李温继续做他的甩手掌柜,酋龙回云南老家收拾烂摊子,西南很快又恢复到往日平静。

    可是,这场拖了近十年的恶斗带来的后遗症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消化的。往后的日子,唐帝国的事情是东窗发完,到西窗,直至到东南西北窗并发。

    868年7月,桂林就出事,兵变。

    李温他爹统治后期,兵变已经好像去市场买颗白菜那么平常,下面愿意上报的,影响力比较大的,能被记录在案的就有十几次。

    当然,要满足以上这些条件都挺难的,相信还有更多大兵还没来得及喊出声就神不知鬼不觉被咔嚓掉。

    话虽如此,这次兵变还是比较特别。事发桂林,祸基却是远在千里的江苏徐州。

    徐州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宜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觉上这里的人们应该会是温文尔雅,文人骚客会多一点,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除了宜人的气候外,上天还赋予了徐州特殊的地理位置。

    自古徐州便是北国锁钥c南国门户,自然也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由此也造就了这一方风土人情强悍。

    来到唐朝,徐州是武宁军区的首府,治下虽只有区区的徐c泗c濠c宿4个州共16个县,但无论政治c经济c军事上都是唐廷的赫赫有名的强军区。

    战略上,“控厄河朔”,军事地位突出。

    河朔指河北卢龙c成德和魏博三个比较强大的军区。

    这仨军区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盛产骄兵悍将,干掉领导是家常便饭。安禄山c史思明这俩牛人就都出自这里。二是不鸟中央。军区领导都换了几个家族,也没中央啥事。

    习惯成自然,唐廷也把河朔地区看作外国,提起二十分精神来防着。武宁军就是唐廷监视河朔的重要棋子。

    政治上,“屏障中原”。

    唐的政治中心分布在陕西c河南和江浙一带。武宁正处在三地重心,守卫着唐都腹地一大片的安全。

    经济上,“沟通江淮”。

    武宁军区境内的汴河是漕运的重要段落。

    漕运,就是利用水道调运公粮以及各种物资的一种专业运输。这条运输线相当于唐都的生命线,长安城里的大爷们都要靠这个活命。

    位置紧要,唐廷一直布重兵于此,军队实力强大。

    唐中后期,随着兵役制度的改革,唐的大兵已经不再是以前“府兵制”下服的义务役,取而代之的是“募兵制”,也就是雇佣军或说职业军人。

    这些职业兵,平时就拿着公务员的固定工资,如若要取得额外收入就得出外征战,多劳多得。

    于是,中央和大兵们就默下了一些合同,唐廷在东部的征讨每次都来召武宁军,大兵们也乐意捞些外快,各取所需。

    久而久之,身经百战的大兵们不仅武艺技能提升到另一个档次,脾气也成正比例,成倍增长。

    他们以“兄弟兵”c“父子兵”c“亲戚兵”等血缘和利益牢固结合在一起,形成世代为戎的军事集团,在军队中形成雄厚的实力,威胁到行政长官。

    唐廷对武宁军又爱又恨,既需要借助武宁军的强悍来镇压反动分子,又痛恨这些人搞小团队,为非作歹。总体上,对付武宁军的策略还是以安抚为主,打击为辅。

    历来,唐廷派到武宁的长官都是一些文官,一来贯彻安抚策略,为了地区稳定考虑;二来估计是幻想着靠文人的温情,感化这些力量与脑力成反比的家伙。

    武宁军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有一支两千人的特种部队,勇敢凶悍,分为7军,以银刀c雕旗c门枪c挟马等命名,其中以警卫军银刀最为精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