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
自家生意上了轨道,董姥姥就带着墨染去了通寺酬神。
这是墨染第一次去了通寺,董姥姥怕她人小力薄,就花了几文钱坐牛车。赶车老汉见人坐满了,便“咻咻”地挥动鞭子,嘴里“嘚嘚”地叫唤着。老黄牛便慢悠悠地行了起来,脖子上栓的铜铃也随着走动“叮当”作响。
出了城,人烟渐少,只在快到了通寺的路上,行人才渐渐多了起来,大家都成群的挎着篮子,说说笑笑,想来也是去上香的。
牛车在山脚下停了下来,大家纷纷下车。董姥姥牵起墨染的手,拾阶而上。昨夜刚下过一场小雨,嫩黄的小草调皮地从台阶的石缝中探出头来,展示着它的勃勃生机,不由得使墨染想起唐代诗人韩愈写的《早春》:
天街小雨润如苏,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到了。”墨染正出神,被董姥姥一句话打断了,一抬头才发现他们已经到了殿前。人很多,排了好久才轮到他们进殿。
庄严肃穆的佛像高高在上,俯视着芸芸众生。殿外人多,但无人高声喧哗,因此这里很安静,只有木鱼声,声声入耳。
董姥姥将香点燃,插入炉鼎内。然后在蒲团上跪了下来,双手手心朝上,嘴里念念有词。墨染见状,依葫芦画瓢地照做。
可能佛祖神明是真的存在,否则她怎么会来到这里?而且也叫墨染,这难道不是冥冥中自有定数吗?
神明啊,请保佑我前世今生的家人!保佑他们平安喜乐,一生顺遂!
拜完佛,又捐了香火钱。
董姥姥向个小沙弥探问了悟大师,小沙弥行了个礼,回到:“施主是否姓董?师父吩咐了,您要是来了就带您过去。”说着就在前面带路。
董姥姥道了谢,拉了墨染跟上。
了悟大师德高望重,论品行资历完全担得起住持一职,只是他向来不以杂事为念,每日只讲经论法,研习医术,等闲不在外露面。
小沙弥领她们到了一院门外,就告辞去了。
刚还没到地方,墨染就闻到一股极清淡的药材香,现在这味道越发浓郁了,应该就是从墙内飘散出来的。
董姥姥上前叩门,墨染见门上镌刻着一副对联,联曰: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
门很快开了,里面站着一个年轻和尚,手里拿着一把破蒲扇,脸上黑一道,白一道。墨染见了,咧了咧嘴,极力忍住笑。
“姥姥,您来了!”净清仍是一副跳脱的性子,嘴巴永远比脑子快,说完才反应过来,抬手补了一个礼,看向墨染道,“你就是墨染吧?”
墨染很少出门,一是年纪小,二是脸上有胎记,出门总会被人指指点点。因此从未来过了通寺,但见形容就知道他是哥哥姐姐常提到的净清了。
“净清哥哥好!”
“好,好,”净清揉揉墨染的头。
“又在熬药啊,你师父呢?”董姥姥问。
“哎呦,我的药!”净清说完,忙飞奔到廊下将药罐子从火上端下来,可能烫到手,又“斯斯”地抓着耳朵跳了起来。
墨染见他滑稽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
“跟了贫僧这么多年,还是这么不长进,毛毛躁躁的,让小友笑话了!”了悟直起身子,捶了捶腰。
墨染闻声,见灌木丛中站起一个老和尚:僧衣下摆扎起,一只手拿着几根不知道什么草,另一只手沾了些泥土。此刻他正看着她,面容平静,眼神明亮睿智。
墨染连忙跟着董姥姥抬手施礼。
这是个清幽静谧的所在,院子靠东边种了一片绿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