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川流不息的河流,不断冲刷着绝壁,流水不时拍打着岩石发出清脆悦耳的音符。它与风声相呼应,合奏出一曲曲美丽的乐章。绝壁上的孤松犹如老僧入定一般俯视着脚下的山川河流与路上行人。河岸的另一旁碧柳随风摆动,诉说着它的欢愉之情。绿枝掩盖下,一条羊肠小路不断向前延伸,在河流平缓处一座石桥作为小路与对岸的纽带静静的悬于河流之上。小路在桥的另一端继续延伸,伴随着绿柳至到一座寺庙。寺庙那饱经沧桑的外墙上写着—个大大的佛字,放眼看去此字蕴含着佛门至理,似乎能将各种烦恼消除与外,再细品之,此字又似乎又包含了道家之学,阴阳五行乾坤八卦无不包含其中。世人不禁要问小小一个佛字,怎能有如此意境?我想这便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以书喻形,以书喻事吧。庙门上挂着一副对联,上书:茫茫浊世间,哪有三分净土能逃世,下对:滚滚红尘里,岂无一寸真心可远尘。此联意境深远,字体潇洒飘逸,仿佛要将人带出浊世去寻找那三分净土,又仿佛能够让人在滚滚红尘里保持自己的一颗本心,似乎在暗喻只要心志坚定,出世入世皆可修行。随着小路跨过庙门,一座大殿巍峨挺立正中,上书四字“大雄宝殿”,此四字苍劲有力,磅礴大气绝非凡夫俗子所能写就。庙里香客往来不断,时不时还会看到小沙弥手执扫帚清扫落叶,再往里延伸,更多的僧人却在执笔静写佛经,他们的字苍劲中不乏柔和,刚猛中不乏慈悲。这座小小的寺庙为何每处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书法气息因为这便是永欣寺——书圣王羲之故居。

    此时距书圣王羲之已辞世数百年。距其七世孙智永禅师居书阁临书终创“永字八法”,也已过去二十余年,往事如云烟,回首已无踪。留下的唯有佛经c书法的不断与薪火相传。

    寺内一个青衣打扮的中年人肩背包袱在一僧人的指引下,沿着小路向方丈居所行去。高大威武的中年人与前方引路的僧人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昂首阔步而行颇有一番上位者的气势,而僧人则丝毫不被青衣人的气势所迫,从容地小步慢引,虽然没有青衣人的架势但每一步中似乎都蕴含着无尽的佛理像是在阐述佛法的真谛。此僧人便是现任永欣寺住持的高徒觉启禅师,而后面紧随的青衣人姓萧名翼。

    萧翼以游客身份来到永欣寺已经数月,每日与住持辨才大师论佛c作诗c习字,渐渐成为好友。一日其将珍藏的王右军便贴送与辨才观看,辨才点头称善却不在过多言语,最终慢慢站起攀梯而上从房梁上拿下一个包裹。此包裹虽置于房梁却一尘不染足见辨才对其爱护之深,辨才将其打开,取出一卷丝绸放于桌上。萧翼不知何物,向辨才投去询问目光,辨才视而不见继续不语,将丝绸褪去,呈现眼前的是一方卷轴,辨才慢慢将其展开,只见卷轴上赫然露出三字:兰亭序。萧翼一看此三字迫不及待躬身上前细细观看,数盏茶功夫后,萧翼一声叹气伴随着满脸失望的神色对辨才大师说:“此字虽有右军先生之形,却无先生之意,乍看为真,细看则有多处不似右军先生的风格。”作为书法大家的辨才,怎能容忍其师傅智永禅师所传之宝被人污蔑为赝品,遂与之争吵。最后二人皆不能说服对方,萧翼便说:“此便贴你我公认为真,暂且留于住持处供住持与您所藏对比,改日闲暇我在来与住持探讨。”遂躬身行礼而退。辨才虽辩无可辩但却未能还师傅以清白甚是羞愧,于是整日观摩二贴,时日久了以至于两贴放于桌上竟然忘记收好。

    一旬已过,萧翼不见辨才归还书贴。

    这日辨才大师恰逢他事不在寺中,而萧翼突接家书,让其速归,唯有找来觉启邀其一起前往辨才房中拿回书贴,觉启听闻来龙去脉,躬身行礼说:“萧施主,您与家师是至交好友,家师临走匆忙未将书贴还于阁下,曾嘱咐我将书贴归于施主,奈何小僧近日繁忙竟将此事忘掉,殊为罪过,小僧现与施主去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