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必然的,而最后的总结也很有意思。既然叛贼又变成叛贼了,那么这个情况出现的责任总要有人承担吧?大家一合计,当初谁负责招抚的,那么现在就由谁來承担?好彪悍的逻辑啊!结果一刀咔嚓下去,官场开始了逆向淘汰。
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绝对沒得错,鸡蛋里面挑骨头还是国之重臣。要说气数这个东西,自打大明的朝廷有了这么一批会打乒乓球的玩意在,那还真的就是尽了。
现在大明最缺粮食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大批粮食,而且看守这批粮食的军队貌似也不多,各路流贼头目在绰号“曹操”的罗汝才的号召下开始合流了。
这里头以闯王高迎祥势力最大,兵力最多,据说这位边军出现的起义领袖手底下还有一支堪称精锐的骑兵部队。别的民军是不堪官军一战,换到他这里,是官军不堪他一战了。后來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农民领袖李自成和张献忠同志,这个时候还在高迎祥帐下打杂。
高迎祥立刻同意了罗汝才的意见,集合了陕西境内六十一位首领二十万人马决定打下陇西,劫军粮。
当然,农民军内部也不是沒有人才的,李自成同学就指出这个事情有诈,搞不好是一个大陷阱。不过高迎祥不以为意道:“萧严不过四万人马,主力还去了固原、甘肃,留守陇西的不过一万兵马,我军汇集了二十万人马,这区区一万人马有何可惧?本闯王必定一战破之,等取了这批粮食,我们就借着这次的势去合攻西安。”
高迎祥是越想越美,然后立刻愉快的决定了。也由不得他想的不美,他的军队和其他流贼不同,多是边军出身,论及战斗力,纵横三秦还未逢对手。连洪承畴、贺人龙这样善战的存在现在也被他打得在西安城中不得动弹,更何况这次还出动了足足二十万大军,那自然是更无问題了。
高迎祥注定也就是边军一小卒的水平了,军队这个东西真的是越多越好的吗???
松语文学Www.16sy.coM免费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