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农村的小孩来说,哪里有那么多讲究,此刻小溪里挤满了小屁孩,男孩子们光着身子在水里嬉戏或者摸虾,女孩子们就坐在边上,除了刚才的柳翠翠,还有好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女孩子。

    “不了,待会我就要回家了”,初夏拒绝了小伙伴的提议,她蹲在岸上面,已经看到不远处有大人从田间干完活陆陆续续的回来了。

    桃花村的规划布局很好,村民生活区在小溪的南面,农田在小溪的北面,而水田则在靠近汉江的堤边,方便渠水灌溉。

    从农田回来的大人都要从小溪上的石桥经过,孩子们还浑然不知,玩的正起劲。

    “狗蛋,老娘和你说过多少次了,让你不要玩水,你是不是把老娘的话当耳边风?”只见一位扛着锄头,穿着粗布麻衣的妇女站在石桥上吼着。

    明显热闹的场面安静了下来,溪水中有个瘦的跟猴似的男孩忙着往岸上蹿,边跑边说“娘,我再也不敢了。”

    “完了完了,狗蛋这回家又得挨揍。”

    “他有哪一天是不挨揍的?”

    “昨天我才听见他在家被揍的嗷嗷叫,可惨了~”旁边狗蛋邻居家的小男孩说道。

    几个小男孩听完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而跑到岸上的狗蛋正被他娘揪着耳朵往家里提溜。

    陆陆续续的有小孩子上岸,有的被回家路过的大人叫走,有的要回家帮忙干家务活,不一会儿,人就走了个七七八八。

    柳翠翠叫了她一声,她才站起来,两人结伴回家。

    柳翠翠比她大两岁,同样也是面黄肌瘦,村里的孩子都这样,营养不良,皮肤比她还要黑一点,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姑娘应该是原主要好的小玩伴,通过这么些天的接触,她发现这个小姑娘确实人很不错。

    一路走回去,两边都是高高矮矮的茅草屋或者土胚房,偶有一两间青砖大瓦房点缀其中,显得特别醒目,这样的人家就是村里的富裕人家了,大概就和九十年代的万元户差不多意思,毕竟不是谁家都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的。

    拐了个弯又走了将近百米,眼前出现了一个大院子,她才挥手和柳翠翠告别,表示自己到了,而柳翠翠继续往前走,她的家在这排屋的尽头。

    院子是用路边的荆条编制围成的,上面还有一些枯萎的枝叶,大门才用了两块木板,桃花村整个居民生活区的面积还算大,又因为村里的人家大多数都是几代人住在一起,人口比较多,所以村民家的面积都比较大,基本上每家都有院子,像张初夏这一世的家,正屋加上院子,差不多能有个四五百平,只不过地在大,屋也和其他人家一样,只是个茅草土胚房。

    按理说,桃花村的地理位置不错,土地肥沃,也不是丘陵不毛之地,还有汉江从村旁穿流而过,不远处有一片山林,可谓是依山傍水,这样的地方,按现代来说,也就是江南水乡农村的模样了,虽说比不上天下第一村华西村的富裕,但一般的温饱还是没有大问题的。

    附近还有几个相邻的村子,想比于它们,桃花村还算比较富裕的村子了。

    而桃花村的实际情况是,村里的大部分人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少数人家像村长,或者村里的大夫,有手艺的木匠等,这些人的家里情况才稍微比一般人家好点。

    由此初夏不得不感叹,果然不管何时何地,在哪个朝代,当官的,有手艺傍身的人,还是活的比较容易些。

    但她也不明白,为什么桃花村这么好的地理优势,农家人也不懒惰,整个村的人为什么还是这么贫穷。

    古代基本是靠老吃饭,老天爷赏脸,哪一年风调雨顺,才能有个好收成;万一要来个干旱或者洪水,好点的还能从地里扒拉点东西,不好的就颗粒无收。再者古代种植技术和能力有限,单说施肥,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