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十五章不爱红装爱武装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那一天,学校足球场开展了征兵宣传活动,部队的教官到学校宣讲大学生当兵政策。

    随着部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自动化程度更高,对兵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和军队大力宣传和倡议大学生入伍当兵,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做贡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校大学生入伍可以保留学籍,在部队可以考军校c入党或转士官,退伍后可以继续入学享受一等奖学金,甚至学费全免,还有保送上研究生等优惠政策,这对在校的大学生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晓雪一大早就去参加征兵宣传活动了,看到教官煞爽的英姿,帅气的军装,晓雪有点心动了。

    晓雪出生在军人世家,爷爷是老红军,爸爸是参加个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从小受到军旅文化的熏陶。她热爱军装,做梦都想穿上那身橄榄绿,扛起那霸气的钢枪。

    “师兄,我有点事情请你帮忙,能不能跟我一起去足球场”晓雪来到宿舍,脸上有点伤感的对我说。

    我跟晓雪一起往足球场走去。

    “师兄,我想参军入伍,你看怎么样?”晓雪迷茫的对我说。

    “你想好了吗?如果想好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就去做吧,无怨无悔。”我向晓雪投出赞美的目光。

    晓雪在我的鼓励下,露出了笑容,对我说“师兄,那陪我去参加预征登记吧。”

    军营抒壮志,戎马写春秋。今年的大学生应征入伍政策网上咨询活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文人和知识分子从军,古今中外皆有之。在汉朝,已做了一品文官的班固,扔了笔杆,立志从军血战匈奴建功西域,然后有了“投笔从戎”的典故。

    楚国屈原,有诗道:“带长剑兮携秦弓,首心离兮心不惩。诚即勇兮有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的这几句诗亦是尚武精神的写照。像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给人的想象就是一身侠气,衣服翩翩,临风长啸,有武大夫之士气。但在古代封建社会,文人志士往往不得志,往往报效祖国的才能不能够好好的施展,只有在自己的文字里体现这种尚武的豪情。外国也有文人和知识分子从军的典范,俄罗斯自普希金之后也有从军的光荣传统。

    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自古以来就有两个梦,一个是文人梦。另一个是侠客梦。文人的风流是一种雅致,一种浪漫,一种飘。文人们也许手无缚鸡之力,不能为社稷建功立业,但他们是文化史上最了动人的风景。侠客的风流则是一种刚强,一种豪迈,一种执着。文人用笔书写文士的风流,侠客则用剑镌刻武士的风流。

    文能舞墨,武能亮剑。但在旧中国要实现这两个梦想是很难的,要么是文人骚客,要么是一介武夫,两者很难统一。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他们的梦想可以实现了,知识分子不要弃文从武了,完全可以文武并重,文武双全,才有了“携笔从戎”的说法。

    有了“携笔从戎”的文武的完整统一,知识分子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的军队吸引着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投身国防事业,为我们的军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新生的活力。而今天,大学生投身军营建功立业,意义非常重大。这是我们军队的希望所在,为我们建设信息化军队输送了新型的军事人才。

    中华儿女多奇志,热爱“文”装,更爱“武”装。知识分子从军,大学生“携笔从戎”,他们能够把自己心中的理想有机的统一起来,他们用笔抒写对党的无比忠诚,他们用钢枪镌刻着对祖国的无比热爱,经过部队这座大熔炉的锤炼,他们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跟晓雪聊了很多,晓雪是一个有梦想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