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方小藩道:“你瞧好吧,我已以内阁的名义,托人印制了,过几日,还要召集一批书吏,让他们学习这表格的用法。”     “乖!”朱秀荣笑了笑,又摸她的手。     “嫂子,我还有一个秘密……”方小藩突然又想起什么。     朱秀荣很认真的看着方小藩,认真的告诫道:“我不听你的秘密了,你需记得一件事,既然是秘密,就要永远拦在肚子里,哪怕是嫂子也不能说,知道吗。”     “噢。”朱秀荣显得遗憾。     …………     京里这几日……突然传疯了。     昌平是个好地方啊。     这是从昌平来的商贾那儿传出的消息,却不知何故,很快就引起了舆论的沸腾。     据说,自打毛纪和他的弟子们到了昌平,教化周遭的百姓,那大杨山一带,可谓是鸡犬相闻,百姓们得了教化,竟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士绅们乐善好施,捐纳银钱,修桥铺路,读书的风气,瞬间弥漫,便连三岁稚童,竟已可背诵论语。     这消息,像是要炸开一般。     平时所有的人,都关注着保定布政使司。     现在一下子,仿佛有了新的亮点。     人们纷纷传颂着这消息,添油加醋的人越来越多。     而得到了消息的人,更是兴奋无比。     当然,偶尔也有一些杂音,无非是说,大杨山那里,并没有什么不同。     不过这些杂音,并非是主流。     翰林院里,一下子沸腾了。     人们争相传颂。     都察院,更是人声鼎沸。     “听说了吗?大杨山,成了圣人的世界了,宛如桃花源哪。”     “近些年来,道德败坏,人心不古,人们只知铜臭,罢罢罢……不说这些。”     这消息,对于许多人而言,不啻是一颗钉心丸。     凭什么就你们保定布政使司的新政能挣银子,这有什么了不起,只要通过教化,这大治之世,照样可以实现。     士林轰动。     人的心理就是如此。     他们总是希望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     哪怕是偶尔有杂音,也只当是某些‘人’,借机诋毁。     趁势,关于毛纪先生的书籍,竟也被人印刷了出来,在京里四处兜售。     这毛纪先生关于理学的新阐述,确实让人耳目一新。     读书人争相购买。     不少人得之狂喜。     天气,越来越寒了。     大雪纷飞。     眼看着,年关将至。     只可惜……此时太子还在昌平练兵。     弘治皇帝想到已出走了一个多月的儿子,在这冬日之中,难免有些心里暖呵呵的。     可同时,又表现出了忧心。     儿行千里母担忧,担心的,何止又是母亲的。     为人父的弘治皇帝,虽平时对太子管教甚严,动不动喝骂,可现在,那小子去了外头,至今未回,竟是难免……有些想念了。     弘治皇帝看着一本本奏疏。     心烦意燥。     他叹了口气:“萧伴伴。”     “奴婢在。”萧敬回来之后,沉默寡言了很多,不该说的,他一句不说,现在已经习惯了做木桩子了。     弘治皇帝道:“这些奏疏,个个都在吹捧那大杨山,说什么桃花源,简直……就是乱用典故,这桃花源,乃乱世避世之地,我大明,莫非也称了乱世了吗?还有什么鸡犬相闻,什么夜不闭户,简直就是荒谬。”     萧敬微笑:“外头现在都在那里以讹传讹,读书人喜欢传,翰林和御史清流们,也喜欢听,这不,现在觉得自个儿知道了还不甘心。还要上奏到陛下这儿来,想来,是希望陛下能够也听到这位毛纪先生的贤明,征辟他入朝吧。又或者,是希望,陛下好生看重这新理学……想来,这都是一些失意的官员和文人,在指桑骂槐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