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奴婢”王艳慌忙地跪下,哭丧着脸道:“奴婢万死。”     太皇太后张眸,死死地看着王艳:“这于你何干,你万死什么?”     “老奴侍奉娘娘二十栽”王艳魂不附体,期期艾艾地道:“一直陪在娘娘左右读经书,仁寿宫中,网罗了天下的道德经经注,从未听说过此版,这这是歪曲经义,是离经叛道之说,奴婢竟是念出来,污了娘娘的耳,使娘娘损了道心,奴婢有万死之罪,娘娘恕罪。”     根本就没有此版的道经经注?     朱厚照下巴都要掉下来了。     难怪方继藩抄经的时候,到了经注这儿,嫌原先那本经注不好,敢情这经注是他自己写的啊。     其实朱厚照哪里想到,这一本经注乃出自大明最出众的道家学派危大有的手笔,危大有是洪武和文皇帝时期的道人,方继藩既认为危大有既然是那个时代的人,那么这部道德真经集义自然早就传世了,不但传世,而且已受天下的推崇,否则,这一版的经注怎么会流传后世呢?     可方继藩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时代的书,和后世是不一样的。     后世之人,但凡是写了一部书,便可以走出版,毕竟出版费不了几个钱,油墨和纸张的成本并不高。即便不能出版,那也会放在网上,自然会有人对其进行传播。     那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而方继藩偏偏     他真的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啊,他只认为此书既是在明初时作成,那么理应在明初时开始流传!     哪里知道,这部道德真经集义,虽是早早作成,却根本没有流传于世,直到明末,因为天下大乱,涌现出了大量的盗墓贼,最终才开始流传出来的。     这就好像齐论语一样,人们只记得一般版本的论语,而齐论语早在战国时就已编修成书,可因为没有流传,结果到了后世,反而失传了,直到海昏侯墓进行发掘,人们才从海昏侯墓中寻到了齐论语的踪迹。     太皇太后对道经极为重视。而在这个时代,道经绝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注解的,否则,在人眼里,就是离经叛道了。     尤其是对于太皇太后此等推崇道学之人,更是如此。     仁寿宫里,收藏了各家道德经的经注有上百个版本,每一个版本都是历代帝王以及道家真人呕心沥血之作。     而这些经注,太皇太后可谓是耳熟能详,王艳跟着太皇太后二十年,也是耳濡目染,只一看这篇道德真经集义,便晓得此经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不存在的道经,太子殿下怎么抄来的?     何况这没来由的道经,居然敢私自对道德经此等道家经典作注,这是何等的狂妄,简直就是胆大包天啊。     至少他知道,太皇太后是势必要震怒。     果然太皇太后面上露出了极为不悦之色!     在她看来,这是极严重的事,严重到什么地步呢,不只是有人离经叛道,胆大妄为。更可怕的是,太子居然抄来了这么个东西,这么说来,岂不是有人误导了太子吗?这太子被这离经叛道之言所蒙蔽,自己这个作曾祖母的人,怎么不不担心呢?     “照儿,这是哪里抄来的?”太皇太后绷着脸,厉声喝问。     朱厚照也是ri了狗了,抄本书,也能抄出个事来?     见一向慈爱的曾祖母突都突然翻了脸,他顿时犹豫了,老半天,方才期期艾艾地道:“儿臣,儿臣不知道啊随手抄来的”     显然,他只想蒙混过关。     可惜,对于太皇太后而言,这件事实在是太严重了,这就如崇信四书五经的读书人,得知太子居然对四书五经作另类的解读一般,这是何等令人忧虑的事啊,甚至,这样的事,可以将其列为误信奸佞了。     王艳则一脸犹豫,他自然清楚此事的后果,关系重大啊,自己分明看到,这手抄本,虽是刻意临摹了太子殿下的字迹,可明显,却不是太子殿下抄录的,若是没有节外生枝,他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