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寿节的规矩还是承袭了前朝。在节前的前一天,满朝文武官员都要亲自去皇家的归元寺建道场,以祝延当今圣上圣寿万安。到了寿节当日,朝臣们都要诣阙称贺,自都城西的东门楼到城东的西门楼,经各个街口,一路彩坊接连不断,连缀着彩墙、彩廊、演剧采台、歌台、灯坊、灯楼、灯廊、龙棚、灯棚无数,就连沿途的寺观,也要大设庆祝经坛。

    右丞相府在城北的西角上,占地不大,门面修得也不怎么气派。毕竟府内人口不多,文怀清又常年不在。一般若是不熟悉城内情况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右丞相府在哪里。

    一大清早的就来敲文怀清的门。文怀清昨夜一晚没有睡好,正躺在睡椅上闭目养神。正在此时,只听见何管家喊道:“老爷,老爷!”他披了披着外衣,有些好笑的问:“小何,怎么这么没有规矩了?”

    何管家是当年随文怀清从清水镇出来的贴身小厮,自幼跟了文怀清,等文怀清要去虞山的时候,因小何已经成了家有了老婆,所以就让他留了下来。

    “老爷,您昨晚又没有睡?”何管家说起话来有些没大没小,毕竟是一起长大的,规矩多了也记不住。文怀清又闭上了眼睛懒得回答他。

    “老爷,今天要去归元寺祭拜,按祖宗规矩您可要沐浴更衣,不到晌午不可进食。”何管家提醒他,他知道最近都城内事多,而自家老爷正好又是站在了风口浪尖上,做下人的能帮主子省一点心就是一点心。

    “知道了。”文怀清听了以后眼睛慢慢睁开。往年这个时候都是去归元寺祭拜双亲和为了万寿节建道场,该准备的何管家都会准备,倒是今年隐约让他感觉好像有些不一样。

    “老爷,我家小子今年也满五岁了,我想让他今天也随您一同去拜过老太爷和老夫人,往后正式在文家好好做个家生的奴才。”何管家上前替文怀清揉了揉肩膀。文怀清没有说话。他知道这是小何的一片心,想让他儿子跟着自己一起去归元寺拜了自己的老父老母,也算正式进了文家的门。

    “现在文家我最大,你让他来见了我,也算是圆了规矩一场吧。”文怀清叹了口气。毕竟他父母现在的灵位供在皇家寺庙里,一年他也难得去几回,今天的场面恐怕有些和平时不一样,他也实在照看不了一个才刚刚五岁的孩子。

    当年杨家因为被牵涉入密谋造反,前朝朝廷派了军队去清水镇捉人,一场混乱之下,杨家和住在一起的文家上下全部被拿去京城问罪。结果文家两老因受不了沿途辛苦,又受了惊,居然就在路上没了。尸骨幸得有杨家老太太收着,等杨青凌大事成了,有感于文家的好处,便追封了文家老先生为侯,将两人灵位摆入归元寺,受了皇家的供奉。旨意下来的时候,文怀清正在收拾去虞山的行装,宣旨的正是杨回,完了之后杨回还意犹未尽的说了声:“皇恩浩荡啊!”

    文怀清却有自己说不出口的苦处。有些政见不合的大臣常背地里说自己是靠着和皇上的旧关系才得来的高官厚禄。杨回居然也替自己四处说过话,说起自己当年如何如何在兵尽粮绝的时候对皇帝不离不弃。不过时间一久也就没有人攻击自己了,有眼睛的人都看得见皇上虽然对文相客气,可给他修的右丞相府却远远没有左丞相府气派,而朝中大事全由杨相,文相则是被派去了虞山。可见这“右相”不过是一个虚职。于是流言又传闻,虽然皇帝宠杨回宠得倒不算过份,但谁叫杨回一身的风流气派,眉眼之间的流光异彩最是让人过目难忘。有人说皇帝是惜才,也有人说皇帝是惜人。这几年杨回是铁了心辅佐杨青凌做个开山明君,而那些说皇帝丞相之类的流言,更是让杨回深恶痛绝。

    所以文怀清刚从长福宫出来就听见有人说,就在都城北门的梅溪边,不知谁人修了一座红柱绿瓦、八角玲珑的延秋亭,更是让街头巷尾有了一笔谈资。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