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穿过午后昏昧的厅堂,明如蜻蜓薄翅的清蓝绡随着大门开闭的气流而鼓动,投在地上一片巨大的阴影。层层叠叠的绡幔深处,平淡的呼吸已隐约可闻,呼,吸。元草薄荷低浅逸散,弥漫出陈年的旧伤。
我转过柱子,从窗纸中射过来的光束里翻滚着浮尘。柱子背后,她安然憩于藤椅中,手中尚握有书卷,翻页的声音那样静谧,低声讲述泛黄的老故事。故事里如同唱戏一般,浓妆盛抹,渐渐瞧不清内里的模样,戏子们咿咿呀呀,老戏台上回响着寂寞喧嚣的胡琴弦索。
“祖母。”我悄步走过去,待到她从书上挪下了眼睛,才半跪在藤椅旁,依偎着她身边。她伸出手,抚平我的鬓角,动作柔且缓,嘴角现出一浮慈悲的笑容。正是要下雨的时分,空气湿闷,她的衣袖里却传来极淡的香片气味,闻不出何种花草,沁到肺里,只觉得温凉。
“晚晴来了。”她的笑容沿着眼角的皱纹缓缓晕开。香炉里烧得正旺,“哔剥”的一声,衬得空荡的堂上突兀的幽昧。“祖母累了,想要寻你说会儿话。”说着便挪了身子,轻拍藤椅边缘,唤我坐。
我依言坐在她身旁,见她华发里的乌黑渐渐淡出了颜色,平整的向后挽作一个垂老髻。眼角的皱纹里含笑,依然瞧得出当年的风华痕迹,湖色的绸缎流着水一样的怅然。母亲美,但未像她这般,美的安淡,美的与世无争。
祖母爱热闹,爱看热闹的戏,爱看东板行纪这样热闹的书,喜欢人作陪,一块看戏赏花吃茶,吃一顿热闹洋溢的饭,牙尖嘴利的丫头最得她的喜欢。可是你看她的眼睛,知道她骨子里都是静,波澜不惊。
“祖母看的什么书,您看的书一向有趣的很。”
她温淡一笑,合上书卷,目光停留在上面好一会儿,瘦骨仔细的摩挲过书名上的每一个字。我微斜过身,见是御平记览,是记录徽帝起居行为的书,淳熙十年,皇帝染疾,调养半年方缓,淳熙二十年,皇帝临太平山,祈福万生,驻跸期月归。有皇帝的诗、书,也有大诏。
“淳熙二十年晚晴尚未出生,否则也许见得到皇上的圣颜。”我叹了一声,只觉得有无限遗憾。此处即在太平山下,当日皇帝驻跸的热闹场面,奶娘何止千百遍的絮絮叨叨。
“大凡世事,岂可强求。”祖母开口道,她欲要说下去,可言语终归停在半空,脸上挂着空落的笑,寻不到痕迹。
厅堂的木门吱呀的转开,老管家的软底鞋子落在地上,寂静的屋子里,听得他深深浅浅的脚步声。
祖母爱花,从院门进来一院子植满了各样的花,从春天到冬天,季季都有开放的花。祖母常说花是最像凝聚了女人一声气力的植物,偏偏她这样倔强的人,不肯服老,便是开到垂老,也要些鲜艳。老管家走到近前,身上沾着花香,芬芳甜软。
“夫人,慕家送来了这个。”他驼着背,花白的胡子随着下颌的牵动一上一下,说着呈上一个红木匣子,犹自喘息。慕家是怎样一个家族,它从未在我记忆中清晰起来,却又与这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晚晴,给祖母拿过来看看。”声音里有一份不安实的深沉。我接过了匣子,平实古朴,平滑的红木泛着幽异的光晕,锁钥处却做得极其精巧。天气闷的把所有的气都挤到一处,已然嗅到水汽的清冽。“祖母,上着锁。”
祖母静了一会儿,目光犹自澄澈,自从发髻上取下一枝烧蓝的翠翘镶玉簪子给我,“试试这个。”簪头刚刚好配上匙孔,屋子里极静,簪子咔嚓一转,扭开了机关。祖母示意我打开匣子,见里面只搁着一封书信,一件挂坠。祖母的目光一刹那黯淡下去。她取出书信,手指有轻微的颤抖。
信极短,只有一页,纸背上混沌的透着几个墨黑的大字,像个洞,把人的精气都要吸了去。我转头看向管家,他的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