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院的白袍,外罩软烟罗轻纱,但是各有特色。左边一个沉默寡言,颇为稳重,名叫郭凯复;右边一个是孟阳,一张坏坏的笑脸,连两道浓浓的眉毛也挡不住他隐藏的笑意,但他才八岁,还是个软糯团子。

    两个少年迎了上来,拱手向前平伸,拱手齐眉,上下略摆动几下向寇淮和王力夫行了个揖礼 。

    “见过寇师兄和王师兄。”

    寇淮和王力夫平整衣服,回礼。

    孟阳一把夺过寇淮手中的行囊,帮她分担;慢一步的郭凯复就颇为不乐意的转向王力夫。

    “王师兄,您需要我帮忙吗?”

    寇淮一听,就知道按王力夫那个烂德行,郭凯复要着。

    果然不出所料,王力夫一脸坏笑的看着寇淮。

    “多谢师弟相助。”文质彬彬的把行囊分一半给郭凯复。假装没看见人家只是客气一下。

    旁边的孟阳快要气坏了,似乎想要阻止但又无可奈何。

    郭凯复明面上是稳重,可是也太过于稳重了些,导致不会拒绝别人,已经到了有些木讷的地步。

    孟阳和郭凯复说了几次,郭凯复也没改过来。

    这也是他作为胶州太守之子,结果却跟了寇淮的原因。

    应天书院每年新生入学,书院有教无类,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学子之间程度差异巨大。书院都会派遣师兄们带新生学习。

    寇淮在一众师兄弟中就较为与众不同,因为她从来独来独往,往年许多新生看在她是山长的弟子的份上想选她,但她都拒绝了。

    去年山长发话,她必须参与。她也是等其他师兄都选定了才到。

    于是,场上就剩了师兄们不想照顾的软糯团子和木讷没找人要的郭凯复,后来知道郭凯复父亲是胶州太守,一众师兄那叫各种懊悔。直开玩笑说寇淮阴险!

    终于走到了书院大门,所有人都累的说不出话来。

    书院“讲于堂,习于斋”。所谓斋也就是斋舍,也叫号舍,是师生生活起居场所。

    在书院布局上,一般讲堂,祭堂和藏书楼都位于中轴线上,而斋舍分布于轴线两侧。平时,先生和学子们住读自学于书斋,既保证了学习生活相对清静,相互之间也方便联系。

    应天书院的后面为北斋,以天干字为标志,前面为南斋,以地支前十字为标志,每字为一斋,每斋房十栋。西面为商籍斋,分亥戌二斋,每斋房二十栋,每栋前后房各一间,前为书房,后为寝室。

    库房,厨房,洗浴用房等,分布在斋舍附近,距离不远,方便使用。

    寇淮就住在北斋天干的癸字房,距离书院大门最远。

    王力夫一看寇淮难得的泄气就幸灾乐祸的走了,也不用郭凯复帮他提行囊了。因为他住北斋甲字号房,是书院最近的地方。

    踏进癸字房,只见佳木茏葱,花草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

    书院之美,唐朝著名的诗人贾岛曾经这样形容:在《田将军书院》一诗中,这样描写田将军书院内的美景:“满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远岸来。笋迸邻家还长竹,地经山雨几层苔。”

    而寇淮认为,应天书院的庭院景色,比之田将军书院有过之而无不及。

    寇淮请郭凯复和孟阳在书房坐下,她自去放行囊。

    “小弟先恭喜寇师兄喜获小三元。”孟阳是个坐不住的性子,见寇淮坐下来就迫不及待的先说。

    “恭喜师兄。”郭凯复似乎更为激动,但是因为他的性子,表现出来就是他不为所动。

    寇淮了解他,也没有其他想法。

    “师兄,你是不知,郭兄其实也是秀才了。”

    寇淮诧异的看向郭凯复。

    郭凯复羞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