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汉武帝刘彻登基,开创察举制选拔人才,颁行推恩令削弱藩王,教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的局面,使东土国威远扬,东并朝鲜,南吞百越,西征大宛,北破匈奴,堪称千古一帝。
自此,东土更加安定和乐,物阜民丰,乃天下向往之地。
儒道作为大汉钦定治国道统,人才辈出一派欣欣向荣之状,如若继续发展下去儒道自此天下大昌已无疑义。
本来天下自乱世战果七雄到先秦以来都是百家争鸣,道法儒治世,自来都是道魁首。
正所谓道高一丈,此说由来已久,自女娲造人伊始的部落时期到联盟时期再到国家,南赡部洲从来都是道家之论作为平家治世之道统。
天下易主到大汉,自汉高祖始,持续至汉武帝祖母窦太后,仙道一直是大汉治世不二道统。
可自窦太后归去,窦太后倚重的“黄老派”被大汉武帝打倒后,仙道失去帝王支持,人心不归,天下仙道道场要到清查骚扰如同丧家之犬人人自危,彻底失去了往日鼎盛,就连人间香火都渐渐消薄。
仙道自鸿钧传道再到最近的三皇五帝之时就天下昌隆,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源远流长。
如若不是因商周时期阐截两教为仙道魁首之争,大打出手,煮豆燃豆萁让仙道中青一代接连陨落,以至于不得已走了神道致使南赡部洲仙道元气大伤,也不会被儒道钻了空子,落得如今落寞光景,不得不退居人后。
帝为天之子,坐拥帝位乃为人皇,承受天之大运,诏书一下,受天道庇护,其中规则错综复杂,仙道亦不能强自查收,插手的后果商周阐截之争就是前车之鉴,所以众大佬也只能徒呼奈何。
可眼看南赡部洲仙道青黄不接,一日不如一日,山门道统求道之人鼎盛不复,短短数年,人间道庙香火急转直下。
眼看大汉朝廷新一轮对仙道道场的清查在即,南赡部洲各山各庙的仙道巨擘也无法坐法参禅下去了。
一日,仙道人间各地道场掌事之人均接到一封密诏,内详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诏谕:
“旨朕钦奉,十洲之祖脉水帘洞洞天,密议南赡部洲仙道出路,各道摒弃前嫌,聚首。特谕。”
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依。
此时的东海月朗星稀,天高地远,忽然有云团自东面而来,白虹挂尾好不轻快,只见上面人影绰绰,原来行的是腾云驾雾之法。
忽然静谧的空间被打破,有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
“祖师,其余仙道道场及道庙凋敝,但我东岳香火鼎盛,儒道之争与我东岳影响不大,我们为何出东岳故地而去西牛贺洲?”
云团由远及近,上面约摸有三四十人,其中前头是一个宝相庄严仙风道骨的老道长,其身旁有一个留着髽髻双丝绾,其身宽袍两袖,面目明眸皓齿的童子侍候在侧,老道长身后参差不齐约摸三四十人,看他们行貌应该是老道长门人弟子,而适才开口之人定是那童子无疑了。
童子年约幼学,看其对老道长很是崇敬依赖的样子,定是老道长最亲近之人,应就是他口中的祖师了。
只见童子把话说完了,那祖师手执浮尘在闭目养神,万慈全神之貌古井无波,似乎是没听到一般,双眼像是铁幕没有睁开的意思。
约摸四个呼吸后,祖师眼帘轻启,眼神如那:
一泓清水光自华,顾盼流星穹宇花。
祖师摆了一下浮尘,转头弹了一下童子,咄的一声叫童子道:“你这顽儿,此次大汉尊儒,你岂知其中利害,可知唇亡而齿寒的道理?”
童子似是知祖师并不是真生气,也像是平常比较讨喜,所以并不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