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郡贡士老爷x讳xx考得会试第三百零八名”
嘹亮的声音传来,传得很远。
“我中了,我中了”
客栈一名年约四旬的士子再顾不得矜持,挤开人群,跌跌撞撞冲出来,由于冲得急,脚下差点被绊倒摔跤。
但没有人嘲笑他的狼狈,所有望向他的目光都蕴含着浓浓的羡慕。
会试考中,成为贡士,自此之后,人便晋身到另一个层面去了。犹如鲤鱼跃龙门,再非平凡。
因为成为了贡士,殿试随便应付,基本都能成为进士。进士就可以授官了。
李未名打听过了,这报喜的人是第一个从礼部出来的,第一个来报讯的是第三百零八名,换句话说,今届会试只录取三百零八人而已。
这个名额,比往年要少。
朝廷科举选士,每届每个州郡名额数量都会有所改变,在大周王朝开朝之际,万废待兴,科举选士比较宽松,录取的人数也比较多,程序甚为繁琐。比如会试的宗卷被审核评分后,还得送给皇上过目,然后定夺。
这样一来,放榜的时间也比较晚。
不过随着王朝各项事务走上正轨,国泰民安,官职人员渐渐变得臃肿,尾大不掉。天下就这么大,位置就这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根本安排不过来,只能养着吃空饷。
久而久之,便成为一大问题。
上任皇帝有见及此,在太子也就是当今皇帝建议下,痛下决心,开始精兵简政,缩减编制——源头就从科举制度开刀,最主要是每届录取的人员大幅度减少了。
此政实行,引得朝野一片哗然,很是不满,但都被镇压了下去。
第一个得知中得贡士的那人满心欢喜,赶紧从口袋里掏出喜钱给报讯的人,脸上已笑成一朵花。他本来衣装简朴,甚至打着补丁,穷酸举人一个,但中了贡士之后,浑身上下仿佛放出光来,满满都是富贵气息。
李未名在一旁看着也是诧异,举人能够混成此人落魄,也是少见。
这一骑后,相隔一会儿,第二骑报讯的来了
“会试捷报!贺涿郡贡士老爷x讳xx考得会试第二百三十八名”
“会试捷报!贺南阳郡贡士老爷x讳xx考得会试第一百一十七名”
“会试捷报!贺吴郡贡士老爷x讳xx考得会试第五十六名”
“会试捷报!贺蜀郡贡士老爷黄讳崇嘏考得会试第三十三名”
“会试捷报!贺赵郡贡士老爷李讳未名考得会试第一名”
画霜听到此音,蓦地转过头看向了李未名,似是千年不化的冰霜般的脸上都不禁露出了一丝潮红,会试头名,人称会元,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科举考试中,能够连续在三级考试都榜上头名的,便是连中三元,是绝大的荣耀。但古往今来也没有多少人,能够连中两元的人,也已经是凤毛麟角了。
会试每次放榜就在贡院的东墙上。
放榜的时间是在黎明时分,已经饱受多年寒窗之苦的考生急于获得自己是否录取的消息,他们纷纷聚集在贡院的大墙之外,伫立在三月洛阳的料峭春寒中忐忑地等待放榜时间的到来。
贡院的这堵墙也只有一丈多高,没有什么特别起眼之处。但是,每到放榜时,这堵墙就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了,甚至有的考生一看到上面写有录取名单的榜单,就非常激动,恨不得马上撕下来,拿到手里来先看看自己到底有没有被录取。
有次杏榜刚一张贴出来,看到杏榜,监生郭东里就像发了疯一样,不顾一切地爬过布满荆棘的围墙,直接冲到杏榜前面,把杏榜撕了下来。
这件事发生之后,主持科举考试的官员一方面对郭东里如此冲动非常不满;另一方面也理解考生急于看到自己名字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