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雅文会,大家随意出题,以文会友,以诗会友,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大家可尽展其长,在天下英雄面前,且看花落谁家,谁为魁首!”一皓首白发的老者抚须说道。这老者可不是一般人物,他是天下二贤之一的紫阳先生朱熹朱元晦!
几名评审人员,也都是不得了的人物,在文坛上都堪称是泰山北斗。
英王傅贾谊,可被称为大周朝第一才子,贾谊少有才名,十八岁时,以善文为郡人所称。先帝时任博士,每有朝议,切中时弊。朝廷重臣进言诽谤贾谊“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贾谊被外放当英王傅,也就是姬玄容的老师。被贬出朝廷,贾谊政治上是失意的,但是这也使得他把所有精力投入到文学中来,使得他的文章造诣越来越高。
“三宗”之一的“赋宗”司马相如,辞赋大家,文采风流。
“四圣”之“书圣”王羲之c“诗圣”杜甫c“词圣”柳三变更是悉数到场。
“六大学士”之一的“诗酒仙人”李白,字太白,斗酒诗百篇。
“六大学士”之一的“安乐先生”邵雍,字尧夫,易学大家c道士c诗人。
几名评审在场中团团行礼,跟四周众人打了个招呼。
朱熹踏前一步,朗声道:“今曰文会乃为我等文人之一大盛事也,更何况天下俊彦济济一堂,此情此景,纵观人之一生,实属仅见也!今曰此盛举,必将留下千古美名!老朽不才,年前思得一联,苦思下联,久不可得,今曰便抛砖引玉罢。”
众人听他这么说,便都道:“紫阳先生尽管说来!”
朱熹继续道:“老朽年前去通州访友,酒过三巡,给友人说了一个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各位后生可对上一对。”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在场数百人开始思考起来。
一声轻笑,一人缓缓道:“此联虽然有趣,却也不算难对。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未知可勉强应对否?”说话的正是杨修杨德祖,只见他长衫飘动,一步跨出越过众人,嘴角挂着一丝自矜的笑容,显然对自己所对极为满意。
众人低头沉思,,只觉得此联倒也算是对得颇为工整,不由得有人便叫起好来。
“嗤!”一声清晰的讥笑声传了出来,一人冷冷道:“工整有余,格调不足!”
杨修脸色一沉,循声瞪了过去,见此人竟是杨炯,冷冷道:“但不知兄台有何佳作?”
他为了风度,便刻意压下了心头火气,没有即时发作。
卢照邻与骆宾王对望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笑意。王勃更是早就料想到杨炯这家伙便会沉不住气,果然不出所料。
孔融c祢衡c杨修,号为“北地三才”,王勃c杨炯c卢照邻c骆宾王时人誉为“诗文四杰”,两伙人都是混迹洛阳文坛,兼且孔融c祢衡c杨修三人狂诞不羁,王勃等四人私下讥笑他们为“北地三狂”。双方看不对眼早就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然,诗文四杰内部也有矛盾,刺头当然就是杨炯,诗文四杰排名为“王杨卢骆”,排在第二位的杨炯不服气地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就是说,排在卢照邻之前,觉得惭愧;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我是不服气的。
但是,在外人面前,他们还是会同仇敌忾的。因为四人虽然略有才名,但若不抱团,也就没人把他们当回事了。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道理,他们还是懂的。
只听杨炯朗声道:“春读书,秋读书,春秋读书读春秋!哈哈,如何?”
众人仔细一想,不由齐声叫好!这幅下联的对仗既和杨修所对一样工整,其中意味又与上联呼应。
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