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āo大惊!急命张辽率部接应,但组织部队哪能比得一人之行动迅速?还没等到张辽率部出动,关羽已被淹没于颜良的战阵之中。
颜良的前锋突见敌军中驰来一骑,都不明所以,大概只有两种可能:一是对方阵营中出现了窝里反,内乱致使敌将临阵倒戈;二是敌军派来军使,来接洽约战或投降事宜。不管哪种,都不能贸然对其伤害的。
纳闷之时,敌将已冲到阵前,而且冲击的速度反而加快起来,袁军几乎是本能地让开了一骑通道,目惊口呆地看着来将直奔颜良的中军而去,人人带着迷惑不解的神情暗念着一句话:这家伙疯了?
这情形颜良也看到了,心中大疑之余便不由自主地策马前迎了几步,亲兵卫士于军阵之中却不敢乱动,呆看着自己的主将与来骑单独会了面,不过也没什么,颜将军力敌万人那是全军出了名的,或许是颜将军因事关机密,故意甩开我等,而与早约好的来骑单独会晤呢?颜良军纪极严,无将令谁敢妄动?别主动找死了。
风驰电闪一般,关羽的单骑如同一只小船冲开了波浪,到得颜良骑阵之时,近卫铁骑竟然无人阻挡,大家其实都愣住了!
七十 关羽怎样宰的颜良?
一瞬间敌将已来到眼前,颜良一句问话只吐出了半句:“来将何人?且通姓……”那来将竟把一杆大刀向自己的胸口点来。
颜良反应极快:这不是什么军使,更不是来投诚的,是来单挑决斗的!哪遇到过此类不可意识的荒唐事呀?就是单挑厮杀,也要在两军阵前呀,这不是明来送死么?再说了,单挑俺颜良怕过甚人?来不及想了,敌将的刀尖已将到胸前,先招架住再问那下半句吧。
也莫怨颜良大意,关羽的长刀平伸,那是qiāng、矛、戟之类的套路,是长刀斧类兵器的大忌,重长兵器前伸,一旦被对方的兵器锁住,便等于被解除了武装,既不能上举下砍,又无法横扫平推,实是与自杀无疑。
现在许多史家确凿地认定:关羽的兵器并不是什么“青龙偃月刀”,而是使用的长矛,那史书中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剌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大家在这里都只注意到了那个“刺”字,不是矛、qiāng,如何能刺?
其实这是由于众史家学者不懂得中华武术的缘故,碰巧子金山对此道素有研究,须知:大刀运用,素有八法:劈、撩、崩、挂、粘、抹、点、刺,刺恰是大刀高手练到功夫稍深时的用法之一,再高深些能把“锁”、“滚”二字运用自如的话,应是绝顶之大师级别了,关羽应该就是在这个级别之列。
颜良也属用刀的行家,但对这种一般对阵用不着的高深武功却懒得细研,乍一遇上,一时难以反应过来是可以理解的,但当自己以刀盖住关羽虚点的刀身时,却突然大悟:兵器着不上力?敌人是名绝顶高手!
一般来讲,对刀的双方,只要占了上式的一方,那就等于占据了绝对上风,对方只有两种招法应对:回刀的同时前送刀攒击敌,以消敌人兵器上的力度;借势下劈,躲开敌人的兵器。不过前送刀攒是一种自保的无奈应变套路,而且一般仅用于步战,马战时双方接触时间极短,是没有机会繁复变招的;而那下劈一般是没有目标的,取得实效极难。
颜良的大刀刚与敌刀接触,明看着双方的兵器碰上了,却突然有一种斩空的感觉,太大意了!正yù变招之际,对方的大刀竟如同柔软的长qiāng一样缠了上来,关羽此时是用了一个“滚”字诀,颜良急将大刀横抹,却感觉兵器怠滞,不好!敌人用了“锁”字深功!
颜良大怖,情急之下,大力硬扯回自己的大刀,却不想对方的大刀突然间疾如长矛,借自己的回力直刺过来,一声巨响,颜良胸口中招,颜良只觉得两眼一暗,一头倒撞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