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沉不住气了,莫非曹军行动迟缓,还没有来到?如此正好休息马力,以逸待劳,等曹军远来疲惫之时,正好给予痛击!
部队扎营举炊,杨奉、韩暹向东、南两方向均派出了探骑,此处地势平坦,正适应骑兵作战,二人不想再动地方了,这里就是全歼曹军的好战场。
消息来了,是梁县老家络绎不绝的败兵到了,那曹cāo竟然以绝对优势的兵力袭破了梁县!骑都尉、都亭侯徐晃已降曹cāo。那梁县怎么会这么容易就破?从梁县突围的士兵解开了谜团:原来曹军一到便向城内喊话,说杨奉、韩暹已率部逃往扬州,找袁术去了,你们被丢弃在这里,想抗拒天子之命么?
是啊,曹cāo确实是带着朝廷的诏命来的,那诏书绝不是假的,徐晃又偷派飞骑追赶杨奉、韩暹大军,谁知竟然回报:追不上了,杨、韩二位将军已经走远了。那还指望什么?谁不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与政府对抗是没有出路的。
军无战心,城破当在情理之中,徐晃带大部士兵主动归降了曹cāo的中央军。杨奉、韩暹目瞪口呆,面面相觑,怎么办?打回去?谁也没那个胆量了,现在已经彻底明白了:曹cāo可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只好将错就错了,去扬州投奔袁术去吧,曹cāo看来在梁县城下没骗守军,杨、韩二位将军真的去投降袁术了。
几乎兵不血刃,曹cāo驱走了杨奉、韩暹,拿下了梁县,又收了一名勇将徐晃,可谓得志。但大军回到许都,一个更大的麻烦来了:那实力、兵力均远超曹cāo的袁绍开始闹事了,原因就一条:嫌朝廷新封的官小。
在这次普遍封官运动中封了袁绍什么官呢?其实是军职所能达到的最高位置:太尉!那袁绍为什么还嫌小呢?就因为上边还有一个曹cāo,曹cāo封了自己一个名誉职务:大将军。
这下袁绍烦了:那大将军是比太尉还要荣耀的称呼,你曹cāo算什么东西?要不是我多次出兵救你,哪来得你今天?不行就战场上分个高下吧!其实他仅是在曹cāo以压倒xìng优势兵力首伐徐州时,派一个叫朱灵的部将带了三营士兵象征xìng地为曹cāo壮过势,从来也没有出兵救过曹cāo,曹cāo与袁术作战的时候出兵声援了一下的事是有的,曹cāo兵败濮阳于吕布之手时想趁火打劫也是有的。
不过不管黑道白道,历来是谁的拳头硬谁就是老大,现在的曹cāo还惹不起袁绍,那时的中国军事实力最强大的“巨无霸”就是冀州的袁绍。
二十七 袁绍的简明发家史(1)
补续一段袁绍的发家史就不能不先说说公孙瓒,说公孙瓒又不能不先说说幽州牧刘虞,当时的人们都知道,刘虞是个好同志。首先是作风过得硬:
1.坚定的政治素质。极为忠于东汉皇朝,不谋私利,几次被人劝进当皇帝都不干;
2.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身为一州之长,却整天穿得像个要饭的,破衣烂衫,连鞋都得用麻绳绑在脚上才不至于掉下来,并且是粗茶淡饭,不过节连ròu星都见不到,所以史载:敝衣绳履,食无兼ròu。
3.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守边数年,邻近的几个小国没有敢犯境的,天下都闹黄巾,唯独他那个幽州闹不起来,光接受邻州的难民就达百万余口。倒不是说他打仗多厉害,主要是善于利用他人灵活多样的战术。
公孙瓒就是他在朝廷派兵征乌桓时发现的一个将才,被他留在了幽州任骑都尉,率领幽州的部队,对外族作战打出了威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使外敌闻风丧胆,支援内地的平黄巾战争又是所向披靡,破敌三十万,俘虏七万余,公孙瓒因此被官拜奋武将军,封蓟侯。
董卓之乱后期,公孙瓒受袁术明请,袁绍暗邀,攻入韩馥的冀州,一路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