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庶子也行。
万没料到贾母不知和谁搭上了线,给贾婉定了个满族小官的嫡子。说到满族,也是因为西宁王金家的缘故,因此有不少大家族都走了科举的路子,而每到春闱时节,就能看到不少满族人拖家带口的来到京城。
一是为了科举,二是为了见世面,第三就是万一走运留在京城了呢!说到这个,夏恒也是挺惊奇的,现在朝堂上海真有个满族的官员,对清史稍加了解的人都知道这个人,辅佐康熙计擒鳌拜的索额图。
不过想在清朝一样做什么议政大臣是不可能的了,现在正在礼部任职,专门负责少数民族的各种事务。这种同化也是皇帝喜闻乐见的,因此每年都会录取几个少数民族的考生,然后放到各个地方去给自己派去的官员做副手。
而贾母就是看准了科举的机会,把贾婉许给了一个满族的同进士,这个同进士的父亲在东北做了个小官,听说国公府的女儿下嫁,恨不得沾个光全家迁进京城,自然是万分满意。
所以老太太还真说不出不好来,官宦之家的嫡子,还是个同进士,年龄也不过五岁之差。就是皇帝听闻贾代善要嫁女给满人,还夸贾代善为民族团结做贡献来着,所以根本就没法反对。
当然,贾母是不可能让贾婉留在京城的,这不,这个同进士被封了个小官后,又给发送回老家了。而这次贾代善遣人去探望贾婉后,倒是真的打消了贾婉消极的念头。
不管是史书还是野史,甚至电视剧里都说了,满族可是一夫多妻制的。贾婉在成婚第二年生了女儿之后再无所出,而贾母的态度又决定了贾婉夫家的态度,因此早就有了抬侧室的念头。
说实在的,贾婉相较贾娴幸运了不少,钱家因为卖了的女儿做了姨娘才有了好日子,在京城里小门小户的也惹他们不起,可回到海疆瞬间被打入原形,这才对贾娴帮不上忙日益怨恨起来。
而贾婉不一样,夫家本身是做官的,官员还是要名声的,何况东北距离京城也不是很远,万一传了消息过去,他们家可受不了国公府的怒火。
直到这些年国公府对贾婉不冷不热的态度让夫家安了心,这才敢冒头让儿子迎侧室。还好贾婉的丈夫没有那个心,只是再没娘家人撑腰,贾婉可就顶不住了,婆婆想整儿媳妇那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因此贾婉得知眼前来看她的人是贾代善的亲信,那叫一个喜极而泣,整个人都明亮了许多。其实生孩子是要好心情的,因为第一胎生了个女孩,压力本就大,还知道了满族是个多妻制的民族,生怕丈夫弄回来一个平妻。
这下好了,公公婆婆对自己立马转了态度,也不提侧室妾侍之类的了,还当场打发了赐下来的几个丫头,对着来探望她的人也是热情有加,心里虽然畅快到底意难平。
不过当她知道这些转变却是因为大姐的死亡时,忽然就对眼前发生的一切厌烦起来。大姐姐因为没了亲娘,只能跟着自己姨娘过活,大姐姐对她还不错,但姨娘对大姐姐确实不屑一顾。
而她又太小,不知道怎么安慰大姐姐,所以大姐姐在重重压抑之下,才会把钱家当成救赎。自己姨娘没了的时候,还是大姐姐照顾自己,安慰自己,怎么就没了呢!
明明在她出嫁的时候,大姐姐还写了信添了妆,说好的常联系,因为距离太远也就时断时续的,她今年还盼着姐姐的来信,却没想到盼来的是死讯。
送走了报信的人之后,贾婉再也提不起心劲和公公婆婆打机锋了,只扯了料子做了孝服。她能庆幸因为国公府的招牌,家里没人敢说大过年的晦气吗?
而报信回来的人禀了贾代善二姑奶奶的情形时,老太太在听得直念佛,贾母自是做出一副劫后余生的表情,还自夸了下自己的眼光不错,二姑爷是个好的。
老太太还能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