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去判定别人,而忽略了别人跟我们的不同。
对于那些有精神怪癖和心理暗洞的人来说,我们眼里的不正常恰恰是他们的正常。
照片果然是袁杰偷拍的。
三江集团最早是柳建枫引来的。这点,邓一川真还不知道。
前些年吉东大搞招商引资,这是田中和的一项战略,他要求市里各级包括县区,都要将招商引资当成启动吉东经济快车道的一项重要战略去研究去实施。责任到人,指标到人。在这个要求之下,吉东上上下下都行动起来,大家四处想办法,找关系,谁都抢着在这项活动中出彩。市里也成立了专门的考核班子,定期对招商引资情况进行通报。奖优罚劣。招商引资在吉东搞的如火如荼。
按范鑫生和老徐的说法,三江老板江上敏跟柳建枫是有一些私人关系的,具体什么关系,他们搞不清,但柳建枫绝不是盲目将三江引到吉东来。
三江到吉东后,柳建枫一度时期表现得很积极,主动给三江落实各项政策,帮三江建立起企业跟地方的多重联系,包括跟银行的关系,还有下面各区县的主要领导,也是由柳建枫出面,张罗着江上敏认识的。
最典型的,有两件事,一是柳建枫曾帮江上敏一次性从海东一家商业银行拿到八千万的贷款。二是三江在吉东的第一个项目———三江物流园,就是在柳建枫的“热情帮助”和积极扶持下建起来的。
至于柳建枫后来为什么跟江上敏闹翻,以至于某次座谈会上江上敏大发牢骚,话中有话,说他们是企业,不是政府的小媳妇,他们来吉东是寻求发展机会,想做事的。而不是来给政府领导当“家企”的。
“家企”两个字,当时震动很大。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有人把招商引资引来的企业当成了私有财产,或者想建成自己的小金库。
邓一川知道那次座谈会,当时陈原不在,南方考察项目去了。市里各常委,就属陈原招商引资成绩最少,到那时陈原还没引来一家像样的企业呢。小企业倒是引来不少,但都被人当作笑话。别的企业一签约,动辙就是十几亿几十亿。陈原这边,连一家上亿的都没。
但邓一川并不知道,江上敏当时指向的就是柳建枫。那个时候,他跟江上敏还不认识,对于三江集团,几乎一无所知。
老徐讲的这些,对邓一川震动很大。邓一川还以为,当秘书多年,对吉东的情况了如指掌呢。现在看来,他连冰山一角都未看到,更别说看懂。
怪不得他曾多次向陈原建言,可否将三江集团做为重点来扶持?尤其陈原跟曾国富走得过近时,邓一川想了许多办法,一心想“拉远”这种关系,同时又想了许多办法,有意制造机会,想让陈原跟江上敏走得近一些。
陈原却对此置之不理,跟三江的关系时近时远,本该给三江的两个大好机会,最终还是给了曾国富。
症结原来在这里!
“既然三江是柳建枫引来的,他为什么又要派人监督市长跟江上敏呢?”邓一川又问。
陈原后期是跟江上敏有了一些接触,但不是很多。跟三江这边的联系,陈原都是靠邓一川来完成。
陈原当时跟他讲:“三江这条线,一川你单独负责,我实在忙不过来。再者江老板太过惹眼,一个大美女,又是风云人物,我这个市长老去接触,不好。”
邓一川当时真还以为,陈原是在避这个嫌,现在看来不是。
“先是嫉妒,后来嘛,就由嫉妒变得失去理智了。”范鑫生说。
“嫉妒?我拿人格做保证,市长跟江老板,那个时候绝对不会有这事。”
“跟我保证有什么用,你要是能向柳书记保证,后面的事可能就不会发生了。”范鑫生戏谑道。
“这人也太多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