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也是附和点头,朱二算是说到点子上了,谁不想要一个仁慈宽厚的一点的皇帝呢?     况且,开疆拓土,也确实听着提气。     ......     ————————————     “怎么就没闹起来呢?”     老百姓那里顺气了,可是武承嗣他们却是恰恰相反。     武承嗣、李贤和武三思三人,现在头疼的很。     “怎么就没闹起来呢?”     武承嗣更是摔了茶碗:“这帮子迂腐之民,简直不可救药!!”     “皇兄莫急嘛!”     李贤倒是稳得住,劝慰道:“只能说明,咱们行事还是太过仓促,高估了这些百姓。”     武三思则道:“那现在怎么办?可有补救之法?”     “好办!”李贤一咬牙。     “如今的局面,说到底,还是此事与百姓无关。等到时与他们有关了,当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吧?”     武三思、武承嗣眼前一亮,急问道:“如何有关?”     李贤一笑,“咱们给他加点料!!”     ......     打武则天欲行拓边战略的消息传开来不久,又有一则八卦悄然在民间传开。     那就是:     拓边开荒的,可不只是世家,陛下欲从中原移居百姓与世家同去,以便更快地打开局面。     “......”     “......”     这下,百姓们可是慌了。     其实想想也是,世家子弟说是有十数万之众,可是到底还是人少,肯定得带劳力前去啊!     可是,带谁啊?谁愿意去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啊?     正如李贤所想,这可是一下就切中了百姓的疼点。     风口急转直下,反对之声渐起。     对此,武则天幸好早早察觉,急令门下省颁布诏令,昭告天下:     迁徙普通农户随世家拓边不假,但是朝廷绝不会强迁百姓。     随迁者必属自愿,且以无产佃农、仆户为主,绝不牵连平民。     而且,对愿意拓边的,朝廷也有诸多扶持之策。     比如:     佃户若肯去的话,首先一应旅费开销皆由朝廷负担。到了地方,朝廷无偿送三亩良田入籍。     之后,凡户主自行开垦之地,一半归朝廷,一半归自己,且免三年税赋。     而奴户、役仆若能自行赎身者,只要是汉户,朝廷一概许以良籍,待遇与佃户同。     当然了,若有产的良民之家也想为国拓边,朝廷予以的优惠更加的丰厚。     首先,中原的地产可置换边地,以一换十,免五年田赋。     此旨一下,立时平息了民争。     百姓们也终于明白,原来是自愿的,不是强迁啊!     可是问题来了,还是没人愿意去啊!     ......     从这道旨意上来看,无论良民、佃户、还是奴仆,都可以自愿去三地奔一个前程。     而且,待遇极其优渥。     说白了,只要你肯干,能吃苦,到边疆去置下一份家业不难。     但是,细看之下却不是那么回事儿。     良民有地有产,肯定不愿意跑到荒芜之地去冒险。     奴户赎身也不是那么容易。     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而是大周有律,奴户赎身,不但要抵偿卖身钱,而且得是主家同意才行。     说白了,我是你家里的奴隶,我有钱把自己买出来,可是还得看你放不放我走。     你要是不想让我走,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连官府都不给落籍。     所以,奴户也不行。     这道旨意真正的主力,也就剩下无产的佃户了。     但故土难离,加上边疆蛮夷众多,情况不明,谁又敢去冒这个险呢?     所以,这首旨意看上去不错,其实就是个摆设。     与之同时展开的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