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进逼通州,平津岌岌可危。值此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蒋介石仍然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一直不肯抽调兵力支援当地驻军的抵抗,却急于同日本妥协,以便集中精力"剿共"。为此,他连电催促黄郛出山。黄经不住蒋的再三邀请,到庐山见蒋。
为打消黄郛的顾虑,蒋又接着说:"谁都知道,兵临城下的谈判,会遭遇到国人的叱骂;可是,为了救国救民,你做此牺牲,这股忠勇之气必可彪炳史册。"
黄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和对日妥协退让的政策深表赞同,此时又被蒋的话所打动,乃接受了蒋的任命,出任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去执行"对外缓和日本、对内绥靖反侧"的使命。他的亲朋好友纷纷劝阻,说此时去做这种事无疑是"跳火坑"。黄却执意前往。
5月17日,黄郛抵达天津。31日,《塘沾协定》签订。其中规定,中国军队撤退至延庆、昌平高丽营、顺义、通州、香河、宝坻林亭镇、宁河芦台所连之线以西以南地区,并划上述地区以北以东至长城沿线地区为非武装区域。这样,guó mín dǎng政府实际上承认了日本帝国主义占有东三省及热河,划绥东、察北、冀东为日军自由出入地区,便利了日本进一步控制整个华北。
秉承蒋介石的旨意,黄郛参与了这个城下之盟商定的全过程。在此期间,蒋介石又玩起济案时逃避责任的把戏,而这次黄二哥不甘再做替罪羊了,他在给蒋介石的一封回电中言辞激烈地说:"弟如要兄依旧留平协赞时局者,希望今后彼此真实的遵守'共尝艰苦'之旧约,勿专为表面激励之词,使后世之单阅电文者,疑爱国者为弟,误国者为兄也。赤手空拳,蹈入危城,内扰外压,感慨万端,神经刺乱,急不择言,惟吾弟其谅之!"蒋介石见惹恼了二哥,连忙在回电中打包票:"'共尝艰苦'之宿约,必始终不渝,诸事弟必负责,相见以心,想可共信,幸兄有以鉴谅之,并祈积极主持,随时示教为荷。"蒋介石还叮嘱黄郛:"惟盼文字斟酌,打磨干净,不可有影shè,纵属同一意义,而用语必须堂皇,则电呈核准,自亦可不成问题也。"时任行政院长的汪精卫也致电黄郛:"除签字于承认伪国,割让四省之条件外,其他条件,皆可答应。"
黄郛再次备尝妥协外jiāo的屈辱,在他的电稿中有不少"心酸胆裂"、"泪内流"的字样。但他认为自己做的这种忍辱妥协的工作是必要的,在他看来,中日最后不能免于一战,但中国需要争取时间,拖一天国家即可多一分准备、增厚一分国力。
《塘沽协定》签订后,黄郛留在北平主持政务会,被内外事务搞得焦头烂额,深有力薄难回天之感。他几次要求辞职,蒋介石都不许。1934年6月,蒋、黄会晤于杭州。一天深夜黄从蒋处回到家里,如释重负地告诉夫人:蒋已同意他不再去北平。不料蒋又变了卦,第二天一早就赶到黄郛的住处,问黄夫人为什么阻止黄郛北行。黄夫人火气十足地答道:辱国差使,应该派人轮流充当。蒋介石则婉言劝说:你既学佛,当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旨。黄郛看到这般情景,示意夫人不必多言,再次默然上路。
两年半后,黄郛即逝于肝癌。在病重期间,日本大使馆曾几次推荐医生,朋友中也有人劝他请日本医生诊治,他都一概拒绝。他觉得日本使他受的屈辱太多,因而至死心中不能平恕。
自从黄郛住进医院,蒋介石经常致电探问病情。有一天何应钦到医院看望黄郛,相见之下黄忽然泪水簌簌而下。黄夫人知道这是勾起了对在华北与何共事(何应钦时任国民政府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与黄共同主持了《塘沽协定》的签订)的回忆,经不住刺激所致,便暗中致电蒋介石,讲述上述实情,请蒋在来电中安慰黄。蒋介石回电如下:"上海宏恩医院黄膺白夫人转膺兄:近日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