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莫斯科进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谈判中的宋子文指示说:“关于东北原有各
种工业及其机器,皆应归我国所有,以为倭寇偿还我国战债之一部分。此在订约之前,应与之协商或声明也。”
在波茨坦会议
进行期间,美国总统杜鲁门于7月21日得知国内的原子弹试验成功的消息,就问马歇尔是否还需要苏联帮助(出兵东北)?但马歇尔对原
子弹威力还心中无数,因而未和苏联决裂。但也认为,既然有了原子弹,就不必过于依靠苏联了。
美国认为,亚洲所受的威胁
,主要来自苏联的扩张,为此,美国告诫中国在中苏谈判时要态度强硬。此外,杜鲁门还派哈里曼到苏联劝说斯大林放弃东北特权,
但斯大林不予理会。
不想,在美国于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后,斯大林见日本的崩溃在即,便连忙对日宣战,立即出兵东北。
其实,《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在苏联出兵东北,既成事实情况下而被迫签订的。
所以,蒋介石说“苏俄对日宣战,极
尽其投机取巧之能事”,不无道理。
(三)
英国yù强重占香港,不许我接收,并拒绝我委派其美国军官接收香港之指令,
痛愤而已。
8月30日,英国海军上将哈考特以受降特使身份抵达香港,以此拒绝蒋介石的“委派令”。
英国这种蛮横无
理,“yù强重占香港”的行逞,着实令人“痛愤无已”!
【9月1日】
英国对余委派英军官接受香港敌军投降之指令,最后仍承认接受;是公义必获胜利之又一证明,唯英国侮华之思想
,乃为其传统之政策,如我国不能自强,今后益被侮辱矣!
在同盟国于9月2日正式接受日本投降的日期业已迫近的情况下,英
国无法再蛮横下去,于是承认接受中国战区最高统帅委托受降的方式。这的确是“公义必获胜利之又一明证”,也是蒋介石一再“坚
持”的结果,实为幸事!
蒋氏在日记中指出“英国悔华之思想,乃为其传统之政策”,是确有实据的!
鸦片战争即是实例
,英国为变中国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基地,扩大可耻的鸦片贸易而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而后,迫使中国于1841年5月27日签订《
广州和约》,规定清军立即退出广州城60里以外,用600万元作赎城费,另赔偿英商馆损失30万元,以换取英军不入广州城。侵略者
勒索巨款后便撕毁和约,扩大侵略战争。
1842年8月29日,英国又逼近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共13款,主要内
容是:割让香港;开放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为通商口岸;准许英国在五处通商口岸派驻领事;海关税率须经双方议定;给
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等。从此,使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7月23日,在香
港又公布了《南京条约》的补充条款。开创了外国人在中国不受中国法律约束的所谓“领事裁判权”的制度。
1843年10月8日
,又与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英国又掠夺到片面最惠国待遇,在五口(广州、上海、宁波、厦门、福州)租地建永久居住建筑的
特权。
1856年10月23日,英、法又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进攻广州,于1860年10月迫清廷签订了《北京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