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难以返曰挂。”
杜牧
注:“挂者,险阻之地,与敌共有,犬牙相错,动有挂碍也。”
集四家注可今译为:大面积呈网罗状的天险之地谓之挂形之地
。
日军正应了孙子的“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之说。
中国军队沿长江天险,严加防范:以李宗仁为首的
第五战区防守在武汉以北的大别山区;以顾祝同为首的第三战区驻守在湖口以下的江南地区。guó mín dǎng军有60个师布防于大别山、瑞昌
南北线及长江中下游沿岸。这可谓是“有备”,事实证明,日军速战速决,溯江而上,尽管配之以飞机大pào,由于我军采取分路凭险
阻击的打法,消耗了日军兵力,使之不能长驱直入。
所谓“险者”--
杜佑注:“高阳之地。”
曹cāo注:“地形险
隘。”
李鉴注:“险阻之地。”
杜牧注:“险者,山峻谷深,非人为所能作为。”
不必今译,便可明白其义。
孙子兵法曰:“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
杜佑说得好:“居高阳之地,以待敌人;敌人从其yīn而来,击之
则胜。”
我军居高阳,日军“从其下yīn而来”,敌败我胜。
蒋介石兵法学得不错,他当时采取居高临下,据险分路阻击
之战术,强调“确保”、“固守”。但,最终失败了。原因主要有四:(1)主次不分;(2)只突出工事作用;(3)不重视发挥人民群众
的力量;(4)敌军火力装备占优势。
这样看来,学以致用还欠功底。
不过,蒋介石运用兵法总结军事上的利弊有时还是
可以的。
1939年1月,蒋介石在《以事实证明敌国必败及我国必胜》那篇论文中写道:
从战略上来看,他(日本)犯了军
事上三个大忌:
一、不知己不知彼。他始终没有梦想到我国抗战到18个月之久,不但不为所屈,而且愈战愈强;他也没有知道
他自己的兵力使用到某一程度之后,要疲竭到以5个人来拼我们一个人的地步。
二、他一味希图取巧侥幸,妄想以轻巧取胜。
而结果适得其反,完全违背了孙子“兵贵神速”的原则,弄到政潮迭起,反战空气日浓,他们所自夸为唯一战时内阁的近卫文乃不
得不因此下台。又证明了孙子所谓“兵久而国不利”的名言。
三、古人所谓“顿兵深入”的大忌,原为对强者而说的,现在他
从东海边头深入到几千里外我国的内地,使得他已占领的地区,都变成了我们正规军和游击队活动的势力所在,处处要受我们的控制
,时时遭到我们的打击,yù进则愈隐愈深,要退则到处荆棘,这真是走到了孙子所谓“钝兵挫锐,屈力殚货”的地步。
应该说
,他还是分析得比较透彻、中肯的。(二)
绥最后十日间之总攻击,长江两岸大受顿挫……今武汉守备渐臻就绪。
8月10
日至24日,日军首次攻星子、瑞昌。在这期间,日军主力集结完毕。
8月22日,日本大本营正式下达攻占武汉的作战命令,其
命令如下:
“华中派遣军应协同海军攻占汉口附近要地。”
接着,日军集结在九江、太湖一带的第11军,于当日(8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