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次下野后,蒋介石又宣称他的“政治责任已经解除”,但他仍抓住guó mín dǎng总裁的招牌不放,加之他在军队中的势力与多年的影响,虽名不在,实则仍是“无形总统”。与蒋有20年恩怨、迫他下野的李宗仁,对蒋的做法愤愤然,致使李宗仁登场后,蒋、李矛盾未见冰释,反而更加激化,争斗愈演愈烈。终于导致了二人的分道扬镳。蒋、李之间在蒋下野后的争斗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回合。

    第一回合:围绕江防之争。淮海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挥师南下,饮马于长江北岸。刚刚踏上代总统宝座的李宗仁,于慌乱之中召集guó mín dǎng军政要员,研究长江防御作战计划。会议由参谋总长顾祝同主持。会上,国防部作战厅长蔡文治根据李宗仁的意图提出江防计划。蔡认为:要阻止解放军过江,必须将guó mín dǎng主力沿长江上下游延伸,江yīn以下江面辽阔,不易强渡,可不必用重兵防守。因此,可将汤恩伯主力部队部署在南京附近。据李宗仁回忆,出席会议的何应钦与顾祝同均同意此项计划。但京沪杭警备司令部总司令汤恩伯却不以为然。声言这一方案有违总裁意旨。他根据蒋介石密令提出:将江防主力集中江yīn以下,以上海为据点,集中防守。至于南京上下游,只留少数部队应付。简言之,便是守上海而不守长江。

    蔡文治毫不客气地说:“就战略、战术来看,我想不论中外军事家都不会认为放弃长江而守上海是正确的。”因此他认为汤的计划实属“自杀政策”。汤则反唇相讥说:“我不管别人,总裁吩咐怎么做便怎么做。”蔡又说:“总裁已经下野了,你还拿大帽子压人,违抗参谋总长的作战计划,如果敌人过江,你能守得住上海吗?”汤至此暴怒,顿然把桌子一拍,对蔡大声吼道:“你蔡文治是什么东西?什么守江不守江,我qiāng毙你再说。”说着,把文件一推便冲出会场,扬长而去。李宗仁拿汤也没办法,本想撤换他,但他是蒋的嫡系,手握重兵,何应钦、顾祝同都不敢惹他,李也只好眼睁睁地看他胡来。正是由于guó mín dǎng江防部署存在着上述致命弱点,因而人民解放军迅速突破长江天堑,3天便占领总统府所在地南京。从江防之争的结果看,是蒋介石占了上风。

    第二回合:围绕和谈之争。尽管蒋介石与李宗仁都曾主张和谈,但在和谈的态度与目的上,两人却有本质的差异。蒋介石在1949年元旦发表的求和文告,是被逼所致。在蒋氏字典中,从来没有“和平”二字,对中共没有和平诚意,他的真实目的,是利用和谈争取再战时间,最终与中共决一死战。在他引退之后,仍对和谈进行幕后cāo纵,拆李宗仁的台。他当时为和谈定下的基调是:

    (1)“确保长江以南若干省份的完整,由guó mín dǎng领导”;(2)“使双方在未来政府中保持同等发言地位”;(3)关于军队整编问题,确定双方比例,“自行整编”。

    李宗仁与蒋介石不同。他能按着美国的意图办事,并不一定要同中共作战到底。李之所以主和,意图有二:

    其一,乘机同中共讨价还价,以达到“划江而治”,保住guó mín dǎng半壁江山和guó mín dǎng的残部。

    其二,以和倒蒋。

    为了使上述意图得以实现,李宗仁上台之后,的确表现出对和谈的积极xìng。上台当日,在他就任代总统的文告中称:“决本和平建国之方针,为民主自由而努力。”表示愿与中共进行和平谈判,并电邀李济深、章伯钧、张东荪等人共同协助。

    1月24日,李宗仁令行政院长孙科实行七项和平措施,具体内容为:

    (1)将各地“剿总”改为“军政长官公署”;

    (2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