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松浦师团的成败。王耀武深感压在肩上的担子千钧沉重,他不敢再有任何闪失了,他的心理上正蒙着一层yīn影,因为不久之前,他刚刚背上了一个处分。 还在九江尚未失守的时候,第51师在吴城、星子到庐山西侧的马回岭守卫第二线阵地,以防日军利用华中纵横的水网地带,从水路对中国军队的防线作迂回突进。一九三八年年八月二十二日,日军果然派台湾守备旅团窜入鄱阳湖,试图在星子以南登陆,张灵甫与第153旅出兵进行反登陆作战,成功将日军驱逐入湖。 当日,由于瑞昌失守,第51师又被第九战区紧急北调救火,归属第30集团军指挥,阻击从瑞昌突入的日军。八月三十日,第51师前锋第151旅的第302团第1营在岷山与日军第9师团第6旅团的一个大队遭遇,营长胡立群在战斗中牺牲,幸亏旅长周志道随后率本部及时赶到,主力奋力反击,才夺回了岷山阵地,并顺势于九月一日收复瑞昌。日军第6旅团恼怒之际,集中主力向第151旅大举反攻,周志道势单力薄,孤掌难鸣,王耀武只得命令该旅撤出瑞昌,退回东岭。占据瑞昌的日军第6旅团马上出发,进击黄老门与马回岭,以图截断南浔铁路,第51师与赶来增援的第58师联手抗击,才将日军打退,援军第18军攻占岷山,保住了南浔铁路。但是瑞昌反攻不力让王耀武走了麦城,他在战后被记大过一次。 (1)《岷山之战》作者:吴鸢《德安文史资料选集第二辑》;《八十回忆》 周志道 著 台湾 前车之鉴犹在,王耀武没有退路,张古山一仗对他来说,意味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而张古山的地势,明摆着对在山上凭险据守的日军极为有利,谁都知道,在这样的山势前,靠仰攻拿下山头是要付出极大伤亡代价的苦差使。由谁来担纲主攻?在师部召集旅团长们讨论作战方案的时候,王耀武意味深长的目光落在刚刚佩上少将将星不到一个月的张灵甫身上。 张灵甫在一九三八年九月升上了第153旅少将旅长,这是他在南京战役后短短半年期间的二度晋升,张灵甫的官阶,这时已经越过早于他跟随王耀武的邱维达,与黄埔三期的学长周志道平起平坐,再次证明王耀武对张灵甫前一时期战功的欣赏和肯定。副师长李天霞则因此被免去原先兼任的第153旅旅长一职。张灵甫升任旅长,留下的第305团团长的空缺由唐生海填补,第306团团长在这年的一月已经由常孝德升任。这是一个妥善的人事调动,看得出王耀武对的张灵甫的特别关照。唐生海是王耀武黄埔三期的同学,虽然届期比张灵甫高,但是他在抗战以前长期在中央军校洛阳分校担任教官,经历以纸上谈兵居多,让他担任团长一职,有助培养他的实战经验。(1)而常孝德则不仅是张灵甫的黄埔四期同学,本身在原305团也给张灵甫当过将近一年的副手。镇住这两个人,张灵甫毫无问题,指挥上可以完全得心应手。 (1)这里需要更正的是,在一些描写万家岭战役的书籍资料中,称第153旅旅长为唐生海,而误认张灵甫仍为第305团团长,这是错误的。 对于王耀武的周到,张灵甫也是心领神会的,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打日本没什么可挑精拣肥的,张灵甫向来很看不起一打恶仗就耍滑头做缩头乌龟的家伙,认为这种人缺乏武德,不配称为军人,因而他打起仗来,越是艰险的战斗,反而越激发他与强敌较量的旺盛的求胜yù望。万家岭战役,王耀武在关键的时刻想要张灵甫出马,也是出于对他惯打硬仗恶仗的能力和斗志的信任。担纲夺取张古山的重任,于公于私,张灵甫都义不容辞,再说他这才当上第153旅的旅长,也正想再立新功,为自己领上的将星增光添色。 “师长,张古山就jiāo给我吧!”张灵甫主动请缨,语气自信。 他的确是有备而来。 张古山山势陡峭易守难攻,没有足够的重pào配合,仅凭轻武器攻坚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