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心中暗暗庆幸,把背包挂在胸前,看看没有什么损失,想着回家后,换一块上好的牛皮,重新缝补。

    当日下午,到达庆州,路途不同的二十几人各自道别,苏将军前来邀请张诚去喝酒,答谢援手之情,张诚还要继续赶路,客气一番,继续前行,离开驰道,前往青州方向。

    伤马跟在后面,张诚心疼这撕杀中兄弟一样的伙伴,走的不快,直至天黑,才到了一个小镇,没有客栈,只好找了一处大宅的门楼,在旁边的树上拴好马,在屋檐下静坐,呼吸吐纳。

    巧合的是,这户人家也有一个在外行武的后生,听见马蹄声响,到了家门口,却没有拍门呼叫,以为夜里儿子怕打扰家人休息。连忙叫上家仆,出来开门。

    虽是一场误会,见这青年面容清秀,很有礼教,还只是借个屋檐休息,心生好感,也希望自己儿子在外也有人帮衬,不必如此苦挨,坚持让张诚进来休息。

    家仆热了剩饭,烹饪几个小菜,家主陈诗梦提着一壶酒陪坐,打听前线战况如何,十分担心儿子的安危。

    听闻苏家军三战三捷,攻下了宜州,正在向益州挺进,也十分高兴,既然儿子没有回来,府衙也没来人报信,儿子必然是平安无恙。

    听闻张诚是首辅大人的属民,此次立了军功封赏子爵,而且封地千亩,还恰好是庆州境内,更生了结交的心思,布菜斟酒,好不热情。

    再听闻张诚的爷爷竟然是宫廷武士张友群,痛惜不已,夸赞六武士勇闯大周皇宫,只可恨大周气数未尽。

    最后,更是亲自送张诚到客房休息,叮嘱他到领地就封的时候,路过家门,一定要进来坐坐。

    张诚也十分感动,睡前还在想,将来怎么报答这路遇之恩。

    第二天天刚亮,张诚起身,洗漱时,陈诗梦也起来了,安排家仆准备早饭,无论如何要让张诚吃饱了再赶路,只说自己儿子在外,如果回家时也会有人这么热心,总不能将士征战沙场,回家的路上,连口热饭都吃不上。

    陈诗梦的妻子女儿临别时也来相送,陈美珠也是十六七岁,相貌清甜,落落大方,惹得张诚忍不住多看了几眼,陈诗梦夫妇暗中打定主意,想攀上这门亲戚,如此年轻就封了子爵,前途无量,钱途无量。

    一路无事,离开陈家第三天中午,到了张家的领地,一路上,路遇了不少的熟人,纷纷打听派去的亲兵表现如何,何时有空,请张诚来自家坐坐。

    走走停停,到了晚饭时间,才到了自己家的小楼。

    张诚家四面田野,最近的邻居也有一里多远,前面一个菜园,后面是张诚的演武场,左侧是马厩右侧有个游泳池,再远处是一条土路,直通首辅大人的宅邸。

    小楼二层,天台上搭建的雨棚,母亲经常约人在此玩乐,二楼是母子二人的卧室和一个客厅,一楼分做四间,中间是厅堂,前后通透,左边是厨房杂物间,右侧住着四个家仆,是两对夫妇,孩子都已长大自立门户。

    家仆远远的看见张诚回来了,连忙招呼,安排酒菜,张诚的母亲听到声音,冲下小楼,抱住儿子呜呜的哭泣,连说夜里总是梦见。

    回到家,心思放松,陪着母亲闲聊了两天,拿出嘉奖令,敕封文书,让母亲高兴,然后去了领地的镇上买了很多的礼物回来,根据母亲提供的名单,从张文大人,到街头布店,一家一户的拜年兼感谢,感谢自己不在家时,所有人对母亲的照顾。

    过年的十余天里,一家家的前去赴宴,只喝得头重脚轻。

    张文大人派了一队武士十六人,护送母子,前往封地,敕封文书是有期限的,需要抓紧时间赶去庆州府衙办理。

    封地上,朝廷早就规划好了建设,只等着哪个幸运儿前来,一栋别墅,千亩良田,辅助设施一应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