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间,首先就要生存,不重视现实行吗?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超越现实,不重视现实呢?大家看问题只是角度不同,观点不同,程度不同罢了。

    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做到始终漠视现实,为崇高的理想而努力,放弃自我而为天下人着想,不顾自己短暂一生的生活现实,而为千秋万代着眼,甚至是着眼于整个天地宇宙。因此,这些超越的人,理所当然的就会受到人们的崇敬,称他们为“圣人”了。

    淳于髡就是这样一个很现实的圣人,他除了拥有一个学者该有的所以的知识见识学识真识之外,更有着很多另所有人都羡慕嫉妒恨的现实绝招,比如说他【意观色】的神奇本领。

    齐宣王即位之初,贪于酒色而不重视人才;而当时魏国的梁惠王却在各国用重金厚礼招纳贤士,知名的学者邹衍、淳于髡、孟子等人就都来到了魏国。而这三人的待遇却是迥然不同,孟子被羞辱,邹衍被尊敬,但是把事情给办了的,却是其貌不扬的淳于髡。

    淳于髡刚到魏国时,在梁惠王的两次接见中都一言不发,这让梁惠王很是大惑不解。于是梁惠王就对身边的人说,“我对这淳于髡先生已经够尊敬的了,每次都是前三所有的仆从,单独的召见他,而他为什么每次都对我带搭不理的呢?”

    梁惠王不好意思说淳于髡连一句话也没说,却也知道这淳于髡先生喜欢用【隐喻】跟人说话,他给手下人这么说,说自己不懂也就情理之中了。很快,梁惠王说下的一个智者就对他说了,说这淳于髡除了喜欢用【隐喻】,还很是善于【承意观色】!

    而通过淳于髡的观察,他之所以在梁惠王第一次接见时沉默不语,不是因为他不想说话,是因为他发现惠王心神不定,一直在思考驾车打猎之类的事情。而当淳于髡第二次来觐见的时候,却发现梁惠王又在考虑一些音乐娱乐之类的事情,所以又没说话。

    梁惠王听后十分惊讶,坦然承认第一次接见时,恰好有人献上了一匹好马,他确实是心痒难耐的急着去骑猎。而当他第二次见淳于髡时,正好又有人进献了一些美丽地点舞伎,心思早就飞到那些肚皮上去了。

    梁惠王两次都心不在焉,都被淳于髡猜了个正着,因此不得不感叹淳于髡【诚圣人也】!当梁惠王第三次接见了淳于髡的时候,他鄙弃杂念诚心想待,两人一连jiāo谈了三天三夜而毫无倦意。梁惠王对淳于髡的才学十分佩服,想任他为卿相,但是淳于髡却推辞不就。

    淳于髡圆满完成任务,就待在了魏国,在这期间,虽然魏王对他礼遇优厚,但他丝毫不为所动,一直都没有出仕做官。

    孟子被梁惠王羞辱走了,邹衍虽然跟孟子恰恰相反,当他到达梁国的时候,梁惠王直接到郊外迎接,行的是宾主之礼,但是驺衍喜欢用yīn阳玄妙的学术谈天说地,讲宇宙人生与物理世界因果jiāo错的事,玄之又玄,妙之又妙,虽然听的所有人都为他倾倒,可回过头来一想,绝大部分人却都将之一笑置之了。

    邹衍很难解决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这套学术,也就是听个乐还行,真的是没法用,也没地用啊!但是邹衍的这套学说和他的声望,却在明里暗里的助推之下,更加的声名显赫神乎其神了。

    强大的魏国有淳于髡坐镇就够了,邹衍离开魏国到其他诸侯国去施加影响。等他到达赵国的时候,着名的平原君直接【侧行撤席】,就是说平原君直接不敢和驺先生并排走路,只能侧着半个身子在后侍从,请驺先生坐下的时候,平原君还要亲自用自己的衣裳,把那个座位打扫清洁一下,以表示自己对邹子的恭敬。

    但是很可惜的是,赵国对邹衍的这一套也不是很感冒。于是,邹衍在组织的安排下,带着一些神奇的宝贝和神通,去把控燕国的走向。虽然邹衍在魏国和赵国都只是礼遇而已,但是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