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刘珣都在厉害的多,似乎不是普通人物。
刚刚若是有一点点的不合意处,恐怕这一关就难说了。
“学生并无专门的文道授业恩师,不过年幼的时候,父母曾经专门请过一个启蒙先生。此后一直是独自一个人摸索。”李略沉思了一会儿,回答道。
“哦?”老人眉头一挑,再次看了眼手中的试卷,不禁动容:“没有先生?你能写出这样的文章!”
一场童生级别的考试居然出现了文气氤氲级别的文章,刚刚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给他的震动是极大的。
要知道如今巴蜀文道没落,放眼天下,上到皇天贵胄,下到平民都是很少见的。原本以为,这是某个道德望重的文士教出来的,没想到居然是自学成本,立即动了爱材之心。
“李略,你可愿意拜我为师?”
老人微一思忖,立即道。这翻话本来应该是最后才说的,便此时却禁不住提前说了出来。
这翻话一出口,房间里立即安静了几分。
李略看着面前的老人,沉默不语,心中此起彼伏。原本以为这趟来是和童生试的最后名次有关,没想到却发展到了另外一个不可知的方向。
这让李略意外的同时,更有些措手不及。
李略还从来没有想过,要在文道上拜师的问题。
房间里静悄悄的,几乎可以听到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老人也不说话,只是静待着李略的回答。
“先生,对不起,学生暂时还没有拜师的想法。”半晌后,李略开口道,虽然声音很委婉,但态度却很坚定。
对于自己的人生,李略有自己的规划和想法,文道只是他人生的一段旅途,并不是最终的目的。
“哦,为什么?”老人心中微震,有些意外,这可不是他预料中的答案。
老人这边还没开口,却已经有人看不下去了。
“混小子,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薛侍讲想收你做学生,这是多大的造化,你居然拒绝。你知不知道外面有多少人求之不得,打得头破血流!”
厉骂声中,一个神情激动的年轻文吏满脸恨其不争的样子,从旁边的小门后突然闯了进来,他手上还拿着一个公牒,看那架势简直都要扔到李略头上去。
原本以为以李略惊人的资质,一定会被薛令之认可,没想到这小子居然拒绝,那个怒啊!
“睿之,你有什么事吗?”老人看着突然闯进来的年轻文吏道,皱了皱眉,沉声道。
“这,这,这学生,学生,有个公文。”被点到名字,前一刻还怒气涛天的年轻文吏,立即变得吱吱唔唔,忐忑不安。他躲在后面观看,本来是不能吱声的,可惜一时太过忘形。
不过还好他反应快,立即把手上的公牒拿了上去,放到茶几上。
“好了,你出去吧。没有我的命令,不许进来。”
薛令之并没有去看桌上的公牒,摆了摆手。不用猜他也知道,这些公牒上只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
“是,是,先生您忙。”
年轻文吏哪里还敢再说什么,立即退了出去。私底下肠子都悔青了,还是太冲动了。不过,这个李略也太不争气了吧,明明这么好的机会
“李略,刚刚他的话你也听到了。”
等年轻文吏出去之后,薛令之才开口道:
“我姓薛,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是‘东宫侍讲’,在帝都教了十多年的皇室子弟。这次到巴蜀,我只是为东宫‘储才’。如果你同意的话,我可以送你到长安国子监深造。这对你也有莫大的好处。”
“薛令之!!!”李略一脸震惊,虽然料到眼前的老人可能身份不凡,但也没料到,对方居然是“帝师”这种惊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