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4/5)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能时常来个什么电视讲话,平凡百姓还真未必知道九五至尊是谁。他又问了什么年号,从这几个半吊子的叙说之中,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轮廓。

    “山南道,渝州城,皇帝姓李,年号开元。我竟然重生穿越到了唐朝。”李略感慨道。

    “哐哐”一锤又一锤,他还在打铁。他打得不是出售的铁器,而是一副胸板甲。

    夕阳已消失在高大的春明门城楼深处,在西边的天空留下一片绚丽的橙红余辉,将那古城楼映衬得更加悲壮巍峨。一整天不停的重体力劳动让壮实的李略也有点吃不消了,只觉膀子发软,脑子也感觉犯晕。

    这时后屋的戚绣喊吃饭了,她已经做好饭菜。拉风箱的老头儿起身去提水,说道:“东家,太阳下山了,明儿再干。”

    “你们先吃,给我留张饼就成c不用等我,郭家娘子吃过了还要赶着回去为她家男人做饭。”;李略头也不回地说,“我再补几锤把这副甲打好,明天没工夫,一早就要去校场点人头。”

    老头儿问道:“这次羽林军也要去南诏打仗哩?”

    李略随口应了一声。

    这处铺子是李略的产业,是变卖了在巴蜀的永业田和积攒的军饷买的。一共三个人,不过并非一家子,老头儿姓莫以及那个小媳妇戚绣都是雇的人。莫老头是乡下的一个老铁匠,打点锄头菜刀什么的用具,东西的销路和价钱都远不如长安商铺;到这里帮工,工钱比在乡下自己打铁销售的收入还可观。

    而那个郭家的小媳妇戚绣,来历便很巧,她本是在寿王府上的婢女,当年救杨贵妃的时候,她也在,竟是曾经认识的人;世事无常颠沛流离后,在长安又见着了。李略得知她的日子过得很窘迫,念旧之下,便雇她到自己的铁匠铺做些杂活;实际上铺子上赚的钱可能一大半都是她拿走,因为李略一轮到上值的时候就在羽林军中许多天没法理会铁匠铺的生意,只得让戚绣随便折腾。

    戚绣家男人腿断了的没法劳动,她一个已婚女子又在单身汉家里洗衣做饭,坊间难免有流言蜚语。李略并不计较,不过对她来说却似乎很艰难被人说三道四嚼舌头显然不是多愉快的事。常常见戚绣一出门就低着头,走路很快,也不和谁说话。

    渐渐地夜幕完全降临,李略终于放下了手里的活。摆在外面的摊位已经收了,他便拿木板拼镶c关门打烊,铁匠铺门面整堵墙都是敞着的,没有那么大的门板做门,这种拼镶式的木板在他看来作用就相当于后世的卷帘门。

    李略走进后院,顿时看见饭厅里桌子上的饭菜都没动,戚绣拿着扫帚在扫地,老莫坐在门槛上修一副铁钳。李略这才意识到,古代的高低贵贱是摆在桌面上的规矩一点都不隐晦,他年龄最小但是主人,主人没吃饭别人都不敢动筷子。

    主食是汤饼,白面做的,这大概才是能留住人的物质保障。在这个时代,饥荒饿殍之地自不必说,就是地方的土财主也舍不得常吃白面。

    吃过晚饭收拾妥当,戚绣就赶着要走。李略见外面天色已黑,从后门出去到她家有一条光线不好的深巷,便起身道:“我送你。”

    戚绣忙摆手道:“不用不用,东家早些歇着,明早我来做早饭。”

    李略坚持道:“京城只是看起来太平。”

    戚绣提起准备好的篮子,李略便随她从后门出去,外面就是一条巷子。这片商业街坊,前面临街都是开铺子,后面为了节省地方就只是条又高又窄的巷子;商人工匠生活起居就在后面,常常把一些垃圾丢进巷子里的阳沟,若是几天不下雨没冲走,巷子里就会有一股难闻的恶臭。

    走在前面的戚绣埋着头,一副怯生生很不好意思的样子,时不时飞快地前后看一眼,生怕遇到熟人似的。李略走后面,便不动声色地欣赏她的后背,其实她的身材线条很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