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萧昌自从去年昏厥,又因大周官吏每过五日休沐一天的关系,一改以往三日一朝的勤勉,改为六日一朝。

    群臣都已经候在了太极殿外,分列两径,杨文秀站在左侧首位,右侧首位却不见李宗林身影。

    辰时过了许久,仍不见有人来宣入朝,不少官员三三两两低语起来。杨文秀漠不关心,耷拉着眼好似打起了瞌睡。

    “相爷您看,李宗林回来了。”身后的吏部尚书周恪唤了他一声,杨文秀轻嗯,转头见李宗林不动神色,也看不出先前面圣究竟是个什么结果。

    殿内监有人出了太极殿高声唱道:“升朝。”

    殿外众官员纷纷整理仪容,随着一声“百官入殿。”分左右两列迈上台阶走进这太极殿。

    太极殿正殿长三十余丈,宽也有二十丈许,殿内雕龙绘凤气势恢弘,正是无壮丽以重威严。

    群臣稍候少许,就听一声高喝:“陛下驾到。”

    只见诸多侍卫开道,后边有宫女执着由孔雀翎装饰的掌扇,中间是几名宦者搀扶着一个肥胖老人踏上玉阶,坐于龙榻之上。老人身着明黄锦缎绣龙袍,头顶黑纱翼扇镶珠冠,威严无双,他便是大周天子萧昌。

    萧昌刚一落座,阶下群臣弯腰同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内明明老臣居多,偏偏喊起来中气十足,声势震天。

    手一抬,萧昌朗声道:“众卿家免礼。”

    “谢陛下。”群臣这才直起腰来,肃立左右。

    萧昌身边站了一个宦官打扮的老人,却是宦者令常景,常景也是齐王府旧人,自幼侍奉萧昌,也不需要示意便朗声道:“圣上有旨,赐二位丞相座。”

    就有几名宦官从左右侧殿出来搬着两把太师椅。

    “谢陛下隆恩。”杨文秀李宗林同声谢道,也不敢坐全了。

    萧昌坐在龙榻上不愿让群臣见着自己疲态,强打起精神道:“众爱卿,有事自可启奏。”

    话音刚落就只见右列一人躬身而出,垂头朗声道:“臣兵部尚书刘训有事启奏陛下。”

    萧昌明知故问:“你有何事?”

    刘训依旧低垂着脑袋不敢直视萧昌,声音却依旧不小,他大声道:“兵部昨夜收到探子回报,北方草原数日暴雪已成雪灾,突厥各部落受损颇重,臣等断定来年突厥必然兴兵,只是尚不清楚兵锋会指向西域还是南犯我大周。”

    多数官员第一次听说这个消息,都是倒吸一口凉气,少数消息灵通之人倒是老神在在,例如杨文秀,李宗林等人。

    萧昌点点头,向着杨文秀问道:“左相可有看法?”

    兵部虽不属他管辖,可杨李之争十年,两边又怎会没有互相安插暗子。昨夜得了这么个消息后杨文秀早有准备,见天子问他,杨文秀离了太师椅躬身答道:“臣以为即使只是存在可能性,我大周也应该及早做好防备。臣揣测突厥若兴兵南下必犯雍凉c北原二郡,原因有二,一来聚兵于西可迷惑大周与西域诸国掩盖其真实意图。二者西段长城并不似东段完整,突厥人无需扣关即可深入。”说罢心底一叹,这西段长城始建于汉武帝时期,其间多朝经营,前朝末年突厥趁乱南下,吞了雍凉北原之地,直至北周新建才夺了回来。可两郡长城多有坏损,大周开国以来也曾修缮,然而南北交战百年所耗难计其数,单以北朝余力终不能再现往昔风采。

    十七年前萧昌灭梁实现一统,耗用却也颇多,且一统之后萧昌采用杨文秀十年怀柔之策,轻徭薄赋示恩于南民。虽说稳定了江南局势,国库却也依旧难以支撑长城西段的工程。直到七年前南北同税赋,这才缓解了国库压力。这两年又遇上中原大旱,甚至都只能加重江南商税这等饮鸩止渴之法来增加国库收入。

    萧昌微微颔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