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川既容,大海自成,天下大安哉!
秦帝胡亥清楚,始皇帝没有做到的,他一定要做到。大秦帝国只有无衣,没有蒹葭的时代终究将会过去。
因为胡亥清楚一点,在一定的程度上,文化的强盛与否也是一个国家国力的象征,这种软实力有时候颇为致命。
胡亥清楚身为大秦帝国二世皇帝,绝不能以一己私欲,一时喜好决定一国学术兴盛衰竭。
他虽有恃无恐,却也清楚有时候随波逐流,才是最容易成功的道路。
胡亥清楚塑造一种信仰的复杂与艰难,不论是后世的朝廷的数十年如一日的塑造,却成绩平平。
欧洲以法国为首,文艺复兴路途艰难,庙堂谋算,革命不断爆发,冲突迭起,鲜血染红了整个法国大地。
这还仅仅是一场文艺复兴,更别论塑造一种新的学术,纵然有他的强力推行,恐怕也不会是数年可成。
数十年,甚至于数世都难以完成的洪荒巨著。有着后世的经验,胡亥有太多选择。然而,他却选择了最为艰难的路。
天下百姓国人,对于秦法有极深的误会与抵触,这一点,必须要化解。
二世五年四月二十七日。
一纸诏书在短时间内传遍大秦帝国各郡县,征发劳役之事,引起了轩然大波。听到参与这一次的劳役以后,可以免除入冬以来的国役之后,人心思动。
特别是只有一个月之期,让各地国人百姓欣喜若狂。大秦帝国偏安一隅,在于西隅,由于天气偏凉,农忙之时大概都到了六月中。
一月为期,完美的错开了农忙时间。这让国人百姓心头的芥蒂,一下子小了不少。这个安排,足以看出朝廷对于他们的关注。
一月为期,免除入冬国役,有了此番点睛之笔,大秦帝国朝野上下遂荡漾出一种特有的豪迈喜庆。
一时间,“大秦万年,二世皇帝万年”成为庙堂与市井坊间争相传诵的相逢赞语。
由于胡亥向黑冰台暗示,有了黑冰台暗中推波助澜,更被酒肆商铺制成横竖各式的大字望旗悬挂于长街。
一时间,久违的好战之风,席卷整个大秦帝国。老秦人清楚,战争将要来临了,要不然,朝廷绝不会在农忙之前征发劳役。
一时间,劳役大军不断聚集,粮草被不断地运往函谷关。
在诏书颁布的第二天,四月二十九日,秦帝胡亥带着五百铁鹰锐士,轻车简从与通武候王贲一起赶往函谷关。
青铜轺车之上,胡亥与王贲对坐。从咸阳至函谷关,快马也得一日半路程,纵然轻车简从,也有两三日。
途中,胡亥:“通武候,这是朕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率军出征,事关大秦东出大策,心头不安。”
“不知通武候,可有灭魏方略?”
这一刻,王贲眼中有一丝异样。如今的胡亥仿佛变了一个人,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玩世不恭。
王贲曾跟随着秦始皇嬴政,自然清楚在统一天下之时,始皇帝勤政的恐怖。如今看到秦二世胡亥,他一度认为比始皇帝更恐怖。
倘若胡亥早日如此,巍巍大秦,又怎么会落得如此地步。
只不过胡亥在最后关头醒悟,王贲心头极为激动。这个时候醒悟,大秦帝国还有可救的机会。
一想到这些,王贲大为感奋,不假思索慷慨直陈,道:“灭魏方略,尽在八字:遮绝党原,攻取河东。如此魏国可一战而下!”
这一刻,通武候王贲语气快捷神态自信,显然是久有思索成算在胸。
闻言,秦帝胡亥眼底掠过一抹凝重,道:“如此方略需兵力几何?此番大秦东出,最多只有十万大军!”
王贲傲然一笑,道:“十万大军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