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其他人再说些“孝道大于天”之事,等来的就是朱由校的讥讽。     “朕连丧父祖,不得不承继皇位,是不是也要闭宫守孝三年?!”     孙如游立即意识到新君这是要翻脸的先奏了,“孝道”这词就不能在新君面前提。他捅捅紧挨着的工部尚书王佐。     王佐上前打岔:“陛下,老臣想调袁应泰回工部,因他在治水方面成绩斐然。工部侍郎也缺了一位呢。”     “可有人选接替他在辽东的职位?”     周嘉漠想想说道:“臣准备用王化贞或是王再晋去接替。”     朱由校便道:“周卿可以再多准备几个备选人才。最好是心智坚定c做事周密,不因掌军需而生不该有之念。免得误人误己误了军国大事。”     王再晋听得天子这话,脸上立即涌上愤懑c羞赧之色。天子是说自己心智不够坚定c做事不够周密吗?还是说自己是能向军需伸手的贪婪之辈?     朱由校看王再晋变了脸色,遂解释了一句。     “接替袁应泰之人最好是户部出身c偏民政方面,王卿已经是兵部侍郎,无过错不可能降职去接袁应泰的位置。”     王再晋恢复了脸色,默默向天子拱手。     周嘉谟解释道:“陛下,老臣是因为辽东要用兵,需要增加辽东在军政方面的力量。”     “周卿考虑的很周全。在朝的兵部侍郎就只有一位,朕记得熊廷弼好像也有兵部侍郎职衔。可有此事?”     周嘉谟回答:“熊廷弼的兵部侍郎是虚职。”     朱由校点头,“噢,是这样啊。那辽东有一位兵部侍郎领衔,也就算够份量了。暂时不往辽东再增加军政方面的臣子。但是若有出类拔萃的领军将领,还是往辽东多派一些。     至于王卿提议让袁应泰去工部主管水利,是能够发挥其所长的好考量。待周尚书确定了合适的人选去辽东接替他,就调他回京。”     天子这番话说得合情合理,王佐向天子拱手,退回原位顺便略偏头向孙如游轻轻点头,得到孙如游的微微启唇的感谢。     议过辽东就是陕西的旱灾。这件事情让李汝华昨夜在户部忙了小半宿。针对可能出现的受灾范围,制定出上中下几个应急方案。如今没有陕西的消息,只能继续等待了。     黄克缵出列奏道:“陛下前言南京六部迁到京师合并,老臣想起何熊祥,此人在南京一人统管六部,是不世出的能人。老臣推荐他入阁。”     朱由校看向周嘉漠,这是要他介绍何熊祥呢。     周嘉漠立即上前禀报。     “陛下,何熊祥隆庆元年生人,万历二十年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不久改任监察御史,巡按浙江道兼督理军政。六年后,任满补京堂。历任太仆寺少卿c大理寺左右丞,万历四十三年升任大理寺正卿。历四十六年升为通仪大夫c南京刑部右侍郎。     恰巧这时户部c礼部c 吏部三部未有人充任,于是这三部都是他兼管。先帝时升为资政大夫c 南京左都御史。南京兵部c工部的长官都空缺,所以南京六部是他一人兼管。”     “这倒是一个能独当一面的好人才。各部的民政都能够撑得起来。周卿,此人与熊廷弼是否能和的来?”     就熊廷弼那狗脾气!合得来的可以用手指头去数。     ——但辽东战局暂时是离不得熊廷弼的     周嘉谟只好斟酌着回答天子的问话。     “陛下,熊飞白虽刚烈可讲道理,也钦佩有学识有才能之人。至于是否能合得来,老臣想或许能够吧。”     朱由校遂暂时放下派何熊祥去辽东的打算。     “那就让何熊祥入阁,你们看怎样?”     这样一个能抓得起六部事情的人入阁,对小皇帝来说绝对是一个好助手。无人反对,这事儿就算是通过了。     朱由校见已经议了三件事,笑笑对这些重臣说:“今天的小朝会就先这样了。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