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奔向京师的起复官员们, 还在旅途中吃风沐尘呢, 后世极其有名的“东林党”三党魁之一的赵南星, 已经领了官职上任有段时间了。     因为赵南星家住高邑距离京师很近, 在得知了光宗同意首辅方从哲那起复官员的建议,他就收拾收拾来京师了。他可以算得上外地第一批抵达京师的谋求起复的官员,当然与那些扎根在京师谋求起复的官员相比, 他也没有慢几天。     吏部尚书周嘉谟考虑到赵南星与刑部尚书黄克缵同龄, 但他是万历二年的进士,比黄克缵要早了六年, 而且赵南星在士林中威望很大, 就先安排赵南星去了太常寺做了少卿。但六部缺少的官员太多,吏部尤其需要有经验有能力之人,赵南星就得以在新君登基后的第一天,调到吏部任了四品的考功郎中。     这个重要人物的仕途在这里发生了改变。在历史上,赵南星是从太常少卿转为左都御史, 然后在天启三年踏上了吏部尚书之位的。     因为朱由校突然把六科划去都察院后, 都察院的御史名额基本填满了, 赵南星这四品的郎中不须天子点头才能上任的职位,被他轻松地摘得。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职位。     六七品的低级官员,甚至更低的□□品官员的任用c调动, 坐在这个位置的官员基本就能决定了。而吏部尚书和侍郎的注意力,基本都是在五品官员以上的。     周嘉谟从得了新君不想任用c在家闲赋时讲学之人的心思后, 回到吏部就迎面撞上了赵南星。赵南星已经开出去不少低级官员的起复函。     这事儿周嘉漠是知道c也允许的。     但是新君明显不肯让“党派”明显官员充斥朝堂, 那他就要面临怎么应对赵南星“勾搭”了他那一串“东林党”学生入朝的难题和局面。     周嘉漠叫住赵南星, 让他跟自己到尚书的公房。     “梦白啊,这几天暂停补充官员的行文。”     赵南星听了这话就是一愣,但他也是七十岁的人了,因为资历够老,在周尚书跟前不同那些四五十岁的郎中们。     “周尚书,下官可以问为什么吗?”     “最近一个月补充官员的数量太大,吏部考核不能做到很细致,一旦出现缺漏疏忽等,我们吏部难辞其咎。”     周嘉漠给的理由很正常c很强大,赵南星只好接受。     “下官已经发出去不少了。”     “赶紧追回。能追回多少追回多少。”     周嘉漠知道自己这句话很可能是白说,但是该有的态度要有。     “回头你把这些日子发出去的行文存底送过来。”     赵南星不动声色地应了,然后见周嘉谟再无其他事儿,就告辞退出了吏部尚书公房,回去自己那狭窄的郎中办公处。     赵南星是很有才华的人,性情耿直c怜孤悯贫c嫉恶如仇。在他那满腔匡扶天下的热血里,更有着一种不认同他的思想就全是邪佞的执念。这让在青年时期很早踏入仕途的他,遭遇了幻海浮沉c艰辛备尝。他在万历九年回到京师成为京官,看着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独权天下,强力推行“一条鞭”法的赋税新法;看着万历帝以及权贵们在张居正的强权下,唯唯诺诺不敢发表意见。他反复上书去揭露了"万历新政"掩饰下的矛盾与弊端,最后被劾问和削籍回乡。     三十年的漫长居乡生涯,他教导了很多学生,也写了大量的诗文。他的《芳茹园乐府》中的大部分作品,基本都是写于罢官在家的这30年间,诗文充斥了不平之气。     又由于他近在京师得地利的优势,朝野人士和社会名流频频拜访和他诗文唱和c抨击朝政,声誉鹤起之下,投到他门下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出于他门下的进士魏纯粹,字乾仲,明朝柏乡人,万历进士,由于政绩突出,已经升任为山西道监察御史。还有赵淡含等进士。     赵南星这些进士学生的品级c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