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圣人气得把茶盏砸了,阴恻恻地说:“传吏部尚书c侍郎,传都查院俭都御史,传工部尚书c侍郎。”

    圣人就想看看是谁把没读了几年书的c捐来的五品虚职变实职。

    从张太傅的考核通过的文官,不论是六品的翰林,还是五品的学士,这次下去都要做一到三年的县丞,然后才是三年又三年再三年的知县c知府c知州,之后视情况再调回六部。如今有人就这么捐官了,再得了实职,谁以后还循正经途径努力啊。

    没有了吏治的清明,自己父子再多的努力,最后也还是会化为乌有的。

    吏部尚书是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工部主事的,就是礼部俩侍郎,这段时间的注意力也都在文官的派遣上。

    吏部郝尚书对圣人说:“圣人,臣与熊侍郎c段侍郎三人,会特别注意五品及以上官员的调派,还有二榜进士的初次调派。对于这捐官转实职,是臣既往不曾留意而疏忽了,以后会多加注意的。”

    整个朝廷的捐官,从虚职变成实职,一年也没有几个人的。这事不用去查,就是吏部给事中混在实职官员调派里,浑水摸鱼了。

    熊侍郎和段侍郎俩回吏部,二人把近期所有官员调派的勘合一翻,就查出办理这事的给事中高远了。

    工部的郭尚书也不知道宓主事之事,倒是工部的吴侍郎站出来向圣人回禀,说此事他有印象,是宓主事拿着吏部的正式勘合过来。

    圣人冷冷地问:“他去船厂,是谁定下的?”

    工部的吴侍郎摸了把头上的冷汗,“回圣人,是吏部的给事中高远要求的。”

    圣人不想见吏部的一个小小的给事中,令吏部配合都察院调查这虚职转实职的内幕。同时明文斥责吏部上下,在官员调派事务上的失职,责令吏部先自查,纠正既往虚职转实职的所有人,同时由都察院派官员监督吏部的自查。

    吏部郝尚书灰头土脸,俩侍郎也是满脸土色,吏部上下的官员都大失颜面,没人不在心里暗恨高远。郝尚书回去吏部后,就让俩侍郎把经高远派遣的官员,另立成册,重点考核他们是否称职c以及在职期间有无贪渎。

    查明事情原委,也不过是半天的功夫。然后,宓九就从圣人信任的“五九”之一,变成了一滩烂泥。而他在宫外所置办的外宅,也被莫九带人查抄了。

    高远在都察院问话后,自知难逃一死,可被收监后,就是想死也不会由着他的。

    都察院和大理寺c刑部合作,几日后就呈上对高远的调查奏章。

    因吏部给事中这位置的紧要,高远没少收受各种谋起复的官员c还有外派选官的官员的贿赂。索贿受贿的事情,被宓九掌握后,宓九提出的事情,高远就只好应允了。

    太子趁机向圣人提议,把官员密档这些事情,交由都察院监管,免得接手的内侍,得了官员把柄,要挟相应官员。

    圣人对太子的提议不置可否,但是也没有派人接宓九留下的那一摊子事情。内侍对官员的暗中监管,就停顿了下来。

    高远事件的暴露,使得那些走了高远门路谋职的官员,开始惊惶不安,人人自危。可再如何害怕,也只能在忐忑中等待都察院的上门询问c质询c讯问了。

    对高远家宅的抄捡,发现就这么一个小小的给事中,在不到十年的光景里,居然积攒了几十万的家财。

    圣人看了都察院和大理寺c刑部联名的奏章,气得晚膳都吃不下去了。

    太子劝他:“父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给事中的这个位置,有人事调派权利在手而不谋私利,怕只有孔圣人在世了。”

    圣人长叹,“成贤,你说的朕都明白。朕没想到会有那么多的官员,为了谋起复c外派的职位,给他送银子行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