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十岁小儿,能有这般的见识,已经让人暗自惊奇。
而张孚接下来的话,更是让袁孙二人愕然不已。
“董卓乱政,汉室威严已然不在,闻袁本初欲另立新帝,其乱臣之心昭然若揭。若为其得逞,汉室中兴无望。
一旦董卓身死,西凉军群龙无首,长安的乱局却不可收拾,这可就便宜了袁本初。这方面后将军还请先做打算。
以小子愚见,后将军倒是可行这“迎天子而令不臣”;
以南阳为都,以四世三公嫡系之贵,代时机成熟以迎天子,以南拒北,近连刘表刘景升,收扬州,伐江东,盟徐州陶谦,幽州公孙瓒,便可立于不败之地,来时当为天下第一英雄,可成千古奇功。”
“迎天子而令不臣!”
重重的击打在袁孙二人的心中,瞬间便让他们理清楚了其中的关键,不过二人立场不同,其中的计较自然更不相同。
不世奇功,对于还忠心的孙坚而言,这一代中兴之臣的名望让他欣然向往之。而野心颇大的袁术,却想的更多。
他本就对袁绍的威望比自己高而耿耿于怀,现二人如今已然势如水火;这迎天子所得名望的确很大,只是心中更加在意汉帝他日成长,是否会有尾大不掉,末大必折的情况发生。
“当今天下,虽时局动荡,然忠汉之臣忧在,彼时天下有识之士皆为后将军所用,还有何处不能扫平。愿为将军前驱,他日领兵往长安迎汉帝来南阳!”
此刻身边的孙坚这个一等一的汉室大忠臣,他自然对这个计策极为赞同的,当即便出言相和。
“若天子不来那样,那又如何?”袁术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而后盯着张孚,出声问道;
张孚却是早知袁术之心思,早有应对之法。
“生死存亡之际,迫不得已之时,强行为之,未尝不可!迁都,乃是必需之举。以袁氏之望,后将军定能力挽狂澜,新朝廷破后而立,方能重新焕发勃勃生机,政出一门,方能按照后将军之意来扫荡天下,而无阻力。”
袁术却是从中听出了门道,一个傀儡的皇帝在宫着,朝廷一切都是自己一个人说了算,大臣都听自己的命令,军队都是服从自己的调派,这其实就是另外一个董卓。但是自己有高门大阀袁氏这个‘四世三公’的名声,自然不可能会有成为人人喊打的局面出现。
心思不断变化的袁术,最后却是欣然接受了这个“迎天子以令不臣”计策,提前开始准备起来。一旦董卓身死,便是南阳大军攻入长安之时。
而张孚在心中暗自对曹操说了句抱歉,若是袁术真将天子迎到南阳,也不知未来的魏武大帝还能否如历史般崛起,不过这一切都不在是自己可以操心的事情了。
虽然有张仲景一众张氏族人的帮衬,而祖母蔡老夫人又还算是精明能干,但是葬礼之事依然让张孚精疲力尽。
好在以他曾经痴儿的名声在外,一番待人接物倒是让总人刮目相看。
“托庇余张温之余温,有袁术孙坚的照顾,有荆州蔡氏的帮衬,倒是勉强能支撑目前这份家业。”这却也成为南阳一众豪族的共识。
只是张孚注定要让大家吃惊。
虽古人守孝有三年之约,在劝服蔡老夫人得到其首肯之后,张孚仅仅结庐守孝百日,留待他人再行补上。
百日却也不短,这些清苦的日子中,张孚倒也过得十分充实,闻鸡起武,当然这练的自然是张仲景的内家养身拳术。
白日里习字读书,夜晚躺在床上谋划未来。
别部司马,暂守南乡!这事袁术对于自己的出谋一番奖励。
别部司马,看似官小,实则却是袁术故意安排,可以独立领军作战的职位。说起来这可比一般小县的县长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