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
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中孚信也!”
张孚字君信,这边是此生名字的由来。浑浑噩噩的数年,痴傻张家子已然明心见智。
不想承认,却又成了事实,这是东汉末年,更确切的说来,这个时间正好是公元191年,汉献帝初平二年。
这一年,正好发生了很多的大事,而为世人所熟记的董卓乱政,也正鲜活的上演着。
火烧洛阳,迁都长安,瓦解了关东讨董联军。
作为后世之人,深受现代思潮所影响的人,对于“大魔王”董卓,心中其实并不排斥,暗地里还挺佩服。
只是,董卓干了一件让此刻的张孚不得不怨恨他的事情,如历史记载一般杀害了卫尉张温。
“卫尉张温,勾结反贼袁术,密谋造反,本当斩首弃市,念其年老,格外施恩,改笞三百。”
对于这个曾经身为大汉帝国太尉,统领全队的老人,施以鞭刑,可以想象一个曾经荣耀万丈的尊贵无比的老人,本来就只穿了一身单衣,冻得瑟瑟发抖,还被人熟练地扒下身上的裤子,并且一直褪到膝盖。如今整个屁股露在外面,更是冻得一阵抽搐。此刻他冷的可不仅仅是身体
沉默,紧要牙关,为的只是保存着他心中最后的一丝尊严。
他张温的心中或许在暗自可惜,若是曾经听人所劝,今日又如何会遭受这般大辱。
这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其实也怪不得别人。
想张温一身,年少得志,本可以通过州郡举荐,堂堂正正地步入仕途。然而他太急于求成,选择了一条捷径。东汉末年宦官当权,要职肥缺都由宦官掌控,他于是投奔大宦官曹腾门下,得到曹腾推荐出任尚书郎,很快便又升迁为大司农。
如此的他,官场固然得意,名节却因此严重受损。在自诩清高的士大夫们眼里,他居然和宦官同流合污,实在是士林败类c辱没斯文。
不过他挨骂归挨骂,官毕竟还是越做越大。
再然后,汉灵帝对官职明码标价,张温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索性一步到位,捐钱认购了个司空。做了六个月有名无实的司空,某种意义上,已经位极人臣,从此只有下坡路可走。然而,对张温来说,他的人生巅峰却还在继续。
东汉末年,战乱四起。先是著名的黄巾起义,成全了一代名将皇甫嵩,卢植和朱儁;而接着发生的西北凉州的边章c韩遂叛乱,多达十多万人。这却给了张温莫大的机遇。
出于政治的需要,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七月,朝廷罢免皇甫嵩的车骑将军,身为宦官集团一员的张温被任为车骑将军,前往凉州讨伐边章c韩遂二人。
而他出任车骑将军的时候,董卓不过是并州的一个小军阀,一切都还是他说了算。只是短短6年,物是人非。
张温死去了,就这般屈辱的死去,作为曾经的宦官集团一员,夹在董卓与士人集团之间的他,可谓是真正的身败名裂而死,而作为张温嫡亲孙子,此刻却为之无能为力,谁叫此刻的张孚仅仅才10岁的年纪。
这一段汉末历史,对于后世的中国人,自然是耳熟能详,何况是他这么一位历史系毕业的大学生,在他的脑海中记得可是十分的清楚。
董卓也快不行了,历史记载着公元192年5月22日,被王允伙同吕布杀死。
对于是否是亲手报仇,张孚倒也不强求,当务之及,最大的考虑还是接写来的生存。
既然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