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4)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没有记忆中的那一种脆爽,更没有那一股清甜。

    现在的甘蔗死硬死硬的,而且味道比不上后世,甜味有些差。

    冯永嚼了嚼,“呸呸呸”地吐出渣子,摇了摇头,“差远了。”

    小时候村里种的甘蔗有两种,一种杆子比较硬,啃起来口感也不好,但是糖分高。

    一种杆子比较脆软,虽然糖分稍微低一点,但是村里人喜欢吃,所以这种甘蔗种的是最多的。

    但是不管哪一种,都比如今这种要甜。

    想想也是,后世的甘蔗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培育,再精心挑选出来的优良品种,肯定要比这种原始的甘蔗要好。

    原本这两种甘蔗的糖厂收购价格,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后来吧,遇到国营企业改革的浪潮,糖厂也开始区分甘蔗的品种了。

    杆子硬的那一种因为出糖率高,糖的品质好,所以收购价格要就要高一些,搞得村里后面大多都是种那种,杆子软的那一种虽然好吃,可是却是越来越少人种了。

    就这个,还让冯永和小伙伴们咒骂了好久。

    谁知又过了两年,又来了一次农村改革,冯永所在的县城直接被剔除在蔗糖业的范围之外,莫名变成了茉莉花茶种植基地。

    也就是说,以后不收甘蔗了

    甚至还有不法奸商还利用消息不对称的因素,趁机坑了一把农民兄弟,让农民伯伯拿出血汗钱去种茶树,当真是丧尽天良。

    甘蔗开始有甜味到收割再到留种第二年开始下种时,半年时间都是难得的零食呢!这说没就没了?

    这特么的!

    不但冯永和小伙伴们蒙了,连村里的人都蒙了。

    以往糖厂收购甘蔗上去,后面榨出白糖来,还会根据各家各户收购的多少,给予一定量的白糖补偿。

    现在好啦,不收甘蔗了,以后到哪吃白糖去?

    买?开玩笑吗?那时候家里哪来的闲钱买白糖?

    可是一直以来,年年种甘蔗,吃甜食吃习惯了,一下子没了甜味,以后日子怎么过?

    村里的人议论纷纷,气愤的也不少,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听说糖厂都没了,你难道还能强求别人收甘蔗?

    要不说劳动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呢?

    这个时候,村里的老人站出来了,说以前没这糖厂的时候,村里不也一样熬过来了?

    他们不收,我们自己熬。

    没错,就是用祖传的土方法熬糖。

    村里想要熬糖的人家,都留着一小片地种甘蔗,等收下来一起过了称,再集合到一起熬,最后熬出来的糖再按各家的甘蔗份量分。

    土方法熬出来的糖不是白糖,是像砖头一样的方块红糖。

    这种红糖,伴随了冯永好几年的记忆,最后因为生活条件好了,村里的人有钱买白糖了,渐渐地就再没人种甘蔗自己熬糖。

    但是那种方块红糖,在冯永看来,却是要比白糖好吃得多。

    这不是假话,土方法熬出来的红糖,再过十几二十年,就是纯绿色食品,没有一丁点添加剂,再怎么吃也不会腻,而白糖,吃多了,总感觉到味蕾上有一种工业添加剂的味道。

    原来石蜜就是蔗糖啊!

    冯永又啃了一口甘蔗,感叹了一声,如今这种蔗糖比白糖还难吃,估计是熬糖技术不过关,以及里面的杂质过多的原因。

    “兄长,你无事吧?”

    赵广小心翼翼地走过来盯着冯永看,问了一句。

    “我能有什么事?”冯永莫名地看了一眼赵广,举起手中的甘蔗,“要吃吗?”

    虽然口感和味道比不过后世,但是在这个时代,甘蔗也算得上是极为难得的甜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