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6/11)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杏花妈在玉顺家停的时间最多。麻将婶专业陪她喝茶聊天,看电视,说闲话,二人亲密得好像度蜜月的新婚夫妻一样,形影不离,把打麻将全耽搁了。

    杏花妈初来乍到,还没有挑选伙伴的条件,有这个并不相配的麻将婶作陪,倒也不太寂寞。麻将婶则是身负使命c肩挑重担,一心想让她做自己的嫂子,不惜牺牲全部时间。

    今天早上,杏花妈又去医院检查病情,麻将婶才有空打牌去了。杏花妈从县里回来以后,麻将婶还没有回家,自己不便在玉顺家久停,就回这边和常大伯坐在院里喝茶。

    这几日天气闷热,杏树上的叶子纹丝不动,常大伯看杏花妈热得不行,就拿来一把竹扇递给她说:“亲家母,搧搧就不热啦。我们这里的夏天热,你可能还不适应。”

    杏花妈把茶杯放在身旁的石桌上,接过扇子搧了几下说:“是呀,你们这里啥都好,就是太热啦,比我们哪里热的多,我都有点受不住。”

    常大伯坐到她对面的小櫈上说:“不要紧,时间长了就习惯啦。这几天的天气可能要变哩,就是有点特别闷热。论节令,还没到热的时间哩,这里真正的热天是在收麦后的三伏天,只有早上稍微有点凉气,整个白天晚上都是热的。

    那时候,房子热的睡不住人,大多数人都在平房上边,或者街道上睡觉哩。这几年的情况好了,家家都有风扇,安装空调的人也越来越多啦。就像隔壁我老二那屋里,外边就是再热,屋里就跟春天一样,一点也不热。”

    杏花妈去过玉顺的房子,对常大伯的话并不惊奇,他只是淡淡地说:“是呀,你这里的人就是能,把空气都能变成凉的,我们哪里从来没听人说过。”

    常大伯解释着说:“不是这里的人能,社会前进了,科学发达了,啥机器都造出来啦。要是还在前多年,我们这里的人在这夏收之前,早就忙开了。光需要准备的农具就得一大堆,扫帚c杈把c木锨c推杷c镰刀绳索架子车,啥都得提前准备好哩。

    就是光场这一项工作,都要忙好多天哩。那真是一言难尽,各种工序,要说都得半晌。总之,那时候的农民真不容易,熬过三夏就得几个月时间,身上的皮也要脱好几层哩。”

    杏花妈说:“我那儿的人比你们更辛苦,你们是用架子车拉麦子,我们那儿还是靠人背往回驮哩;你们是用碌碡碾场,我们还是用连枷打场哩,比你们难多了。”

    常大伯说:“你们那儿是山区,地里条件不好,当然不如我们这儿的平川平地啦。我们这里现在过三夏,几天就全面结束啦。夏收前,啥工作都不用准备,到时候,联合收割机往地里一开,收几百亩地不费啥,一会儿就把麦粒给你拉进家门啦。

    一个村的地,只用一两天时间,就收得光光净。种包谷也是拖拉机,整个三夏工作,三四天就全部结束了。

    现在的农民可轻松啦,出力不大,忙天不忙,国家又给免了农业税,种地还有多项补贴一一一一。”

    杏花妈打断她的话说:“是呀,你们这里的条件就是好,你们的祖先真有本事,早早就把山平完了,子孙后代永远不受那种罪啦。”

    常大伯笑了笑说:“亲家母,我们这里自然条件好,从来就没有山,不是祖先平完的。”

    杏花妈疑惑地说:“没有山,既然有这么多的平地,我们的祖先为啥要住到有山的地方去?”

    常大伯说:“嗯,这个吗,出生的地方是不能由自己决定的。”

    杏花妈又说:“不由自己,那你们咋能住在平川,我们就只能住在山区呀?”

    常大伯说:“这个问题很难说,你们的祖先就出生在哪儿,我们的祖先就是在这里生的。”

    说罢,为了避免继续说这样的话题,他就起身走出大门,朝西方望了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