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一家木匾上写着“萃古旧书店”的旧书店进入了肖天浩的视线。
肖天浩踩着一层层老旧而狭窄楼梯走上了二楼,推开玻璃门走进这家楼上书店。
随着新书业的兴起,原来集编印及发行于一身的书坊业已渐式微。许多书坊也渐渐倒闭,个别的书店仅靠出售旧书而生存。
这家旧书店设在破旧的二楼,也许就是贪图租金比一楼铺面较为低廉的缘故。
萃古旧书店的面积不大,大概也就是二十平米左右。店内靠墙摆放着三个书架,书架上摆放的大多是一些旧书籍。
店内只有二、三个客人在那里静静地翻阅着,看起来生意并不景气,显得有些冷静。
门口旁边的柜台上,一名身穿青色长衫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柜台前眯着眼打盹。
在柜台上面,摆放着一些新报纸和刊物。
“老板,中央日报、南京日报各来一份。”
旧书店老板睁开惺松的眼皮,看了肖天浩一眼,递过来二份报纸说:“承惠了先生,400元。”
肖天浩从口袋里掏出皮夹,拿出一张500面值法币:“不用找了!我想问一下,你这里有旧的报纸和刊物吗?”
500元法币在二十年前,买一只羊绰绰有余,如今最多也只能买二张报纸。
旧书店老板见肖天浩身穿西装、出手阔绰,脸上的困意也顿时不见了。他露出笑脸道:“多谢先生!旧报纸家里倒是存了不少,不知先生想要多少?”
“主要是这两年的报纸,多多益善!”
肖天浩考虑到自己刚涉足报业,多研究一下报业的行情和走向,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且有可能从中获取一些有用的情报。
“跟我来吧!”
中年老板有些奇怪地看了肖天浩一眼。
在旧书店老板眼里,眼前这位衣着鲜亮的年轻人想法有些不正常。
因为,光顾旧书店的客人大都是一些低层市民为主。有钱人大都喜欢买一些外装精美的名著装饰门面。
中年老板尽管心里猜疑,但显然也很想做下这笔买卖。他安排伙计店,便带着肖天浩走下楼去。
“老板,旧书店好像没几个客人,看来现在书报的生意也不好做啊!”
肖天浩边走边搭话。
中年老板眼圈有些乌黑,感觉没有睡好。他清清嗓子搭话道:“花牌街一年之间就多开了十几家书店,怎么会是小生意?一份报纸定价100元,售价就翻一倍,更不用提一些带有花边新闻的其他杂志书刊。那简直是暴利呀!以前我当编辑的时候,应该早就想到要开一家书店,可惜。”
“老板您当过报社编辑?”肖天浩从中年老板的谈吐中感觉到,他对报刊业还是很了解。
听到肖天浩口气中有些质疑,书店老板一笑:“怎么?我好像长得不像文化人?”
“没这个意思,只不过好奇罢了。”
肖天浩掏出香烟盒递给中年男子一根烟。
书店老板见肖天浩递上香烟,还以为眼前这个后生仔尊重自己的身份,有些飘飘然地将烟在鼻子前美美地嗅了一下才点上火。
“妇女之音你听说过没有?阿叔我当年可是杂志社的捉刀主编。年青的时候,这一带的人都称我苟记者,崇拜我的少女一条街道可是摆不完。”
肖天浩怔了一下。
这几年,南京有名的报社也就是南京日报、民国日报金陵晚报还有国民政府最近在南京开办的中央日报。而其他十几家小报社都是一些不入流的报刊。
妇女之音抗日时期在南京开办的一家小杂志社。在肖天浩印象中,妇女之音也就开办了二、三年的时间。它是南京伪政府一些汉奸开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