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无论是古代战争还是现代战争,后勤都是一场军事行动的命脉所在。李轨征战半生,怎么不懂这个道理。所以早在乐进第一次做幽州大都督的时候,就秉承李轨意旨开凿了平虏c泉州两条渠道以利辎重运输。
平虏渠自呼沲入泒水;泉州渠是从泃河口凿入潞河,向外通海。
平虏渠和泉州渠的开凿表现出李轨北征乌丸的决心,尤其是平虏渠,名曰平虏,其义昭然。虽然李轨谋划这场北伐已非一日,多年的准备,一切可谓水到渠成。
但当他公布这个计划的时候仍然遭到了几乎所有部下的质疑。
众人担心的是乌桓势力正旺,若要剿灭非得大军远征不可。
一旦李轨全力征讨乌桓,刘备兴兵来报仇可怎么办?
汉中一战让蜀国皇帝刘备吃了瘪,这个场子他是一定要找回来的,这几乎是所有人的公论。此外,江东孙权也非易与之辈。
李轨率大军远征塞外,倘若刘备或孙权倾巢而出,恐怕黄河以南不复再为李轨所有,而乌桓作为异族,所求的不过是钱财,即便是蹋顿被轲比能蛊惑野心大点,所求也不过是幽州一地为栖身之地,他们既无争夺中原之心,也没那个能力染指中原,成为大卫的心腹之患。
所以,对付乌桓人,对其进行安抚即可,用外交手段来解决问题才是最稳妥有效的。
这当然不是说乌桓就不打了,而是说眼下时机未到,等到朝廷平定了蜀地和江东后再兴兵北伐也不迟嘛。
就在众人纷纷反对之际,有一个人却挺身而出为李轨解围,一举扭转了舆论。
这个关键性的人物就是当朝太傅荀彧。
荀彧位列三公,地位崇高,但他现在的身份有些尴尬:李轨崛起时他是李轨的拥护者和地位最高的谋士,但在李轨称帝的关键时刻,他却变成了炎刘正统的坚决拥护者,到处串联保刘协,搞的李轨下不来台。
但后来,在大局已定李轨称帝已经不可逆转时,他却摇身一变又成了葬送炎刘四百年江山的掘墓人,正是他说服刘协退位的。
前后反差如此之大,搞的荀彧里外不是人。
所以建国后他虽然仍然做他的太傅,却一直称病不上朝。
时人分析荀彧从此将被李轨冷落,再也不会为李轨设一谋出一计。
所以荀彧的出现,让人十分惊讶。
虽然人品上有瑕疵,但荀彧在朝中的分量依然不容小觑。
作为大汉曾经的顶级谋士,他的拥趸者甚众,可以说是一言九鼎。
荀彧首先纵论天下大势,他认为乌桓三王部在冀c幽c并三州拥有相当大的影响力,轲比能这个鲜卑人野心勃勃,智谋百出,具有相当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一旦让鲜卑人跟乌桓人联合了起来,那对大卫将是巨大的危险,从此大卫的缘边三州将再无安宁之日。
针对众人的担心,荀彧则分析说刘备虽然野心甚大,但资源不足,实力不够,经历了上一次汉中之战失败后,他年内根本无力向北进取,即便是勉强为之,也只需一员上将取守势即可破之。
至于孙权,在周瑜死后,他已经彻底放弃了向西争夺荆州的策略,转而向南经营会稽等地以做负隅顽抗之资,这么做对李轨将来的统一是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现实的威胁却是可以忽略的。
所以荀彧推断李轨北伐塞外后,孙权方面不会有什么大的动作,最多是几个激进的将领在淮南一带采取一系列的骚扰行动。
等到孙权彻底醒悟过来准备发动大规模北伐时,李轨肯定已经结束北方的战事。
以目前大卫的国力,只要不陷入两面作战的泥潭,东吴就不是个威胁。
据此,荀彧认为李轨虽虚国远征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