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朱洪烈立即立正,挺起胸膛,应道:“末将遵令。”

    规划中的新军可不止十二总队,“三军两营”和各卫军都要训练自己的新军。

    李轨的亲军内军营自然也不能例外,这个任务就交给朱洪烈、刘保等几个年轻将领了。

    刘保就是豹头。

    李轨的结拜大哥刘琰的独子。

    武备学堂毕业后,李轨准备叫他去太学混个文凭,然后转任文官,结果这小子死活不肯还玩了个金蝉脱壳跑到地方去,为此把他老娘朱大嫂给气病了。

    没办法李轨只好做个妥协:

    刘保留在军中,但要回到长安。

    这之后刘保先是在京营军干了两年,然后就去了幽州,率轻骑兵游击塞外,屡获战功,四五年间由普通的队副晋升为军司马。

    这次李轨有意在内军营组建一支以骑兵为主的新军,就想到了他。

    朱洪烈资历比刘保深,年纪也比刘保大,在军队这种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朱洪烈能为新军主将,而刘保只能从旁协助,这是目前最佳的选择了。

    跟朱洪烈一番深谈之后,李轨终于下定了决心,在全境范围内废黜徭役,减轻田赋。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必须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

    第一步,就是在全境范围内重新登记户口。

    户口应该包括哪些人,这绝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

    李轨认为:凡世居华夏,认同华夏的历史、文化、习俗、典章、制度的人,皆有取得户口的资格。

    按照这个定义,大批的公私奴婢也有资格取得户口,而他们一旦取得户口就有了平民的身份,主人便不能再奴役他们。

    这对改革绝对是一项大挑战。

    有人建议李轨把户口获取资格做个限定:“世居华夏”是一个条件;“认同华夏的历史、文化、习俗、典章、制度的”不应该是所有的“人”,而只限于平民。

    如果只是平民的话那就把公私奴婢都排除在外了。

    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纷可言了。

    但李轨认为这样并不妥当,人与人生来是不平等的,社会阶层、身体条件、智力、机遇等等的差异从一开始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

    一个正义的社会理应改变这种不平等,促使人人得以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中生存。

    所以必须给予公私奴婢户口,给他们对应的权力和机会。

    这样会得罪很多很有权势的人,但这是自己的职分所在。

    职分所在,义不容辞。

    李轨顶住各方的压力,于建安十三年的六月宣布废止奴婢制度,公私奴婢除贱籍为民。

    同时为了避免人口的瞒报和漏报,李轨下令自建安十四年元月一日起废黜丁税,国家不再按人头抽取人头税。

    同时放出风声,基于人头的徭役也将在不久的将来废止,官府日后再使用民力将出钱雇佣,而不在户口的黑户是没有资格赚这笔钱的。

    通过这样的铺成,重新登记户口的工作变得异常顺利起来,经过半年的奋战,户口重新登记工作完成。

    全境共有户口六百万户,人口一千九百七十二万。

    这比历史上关于东汉末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要好看的多。

    究其原因,无非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瞒报和漏报的可能。

    人口数据是国家顶级核心机密,知道辖内有多少人口,以及人口的年龄性别构成,很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才有了依据。

    下一步,就是全面丈量田亩。

    废黜丁税其实是李轨耍的一个花招,丁税不是不收了,而是改头换面打到田赋里了,因为征收丁税会抑制人口增长,同时还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