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的亲戚荆州牧刘表。
孙策判断李轨在控制了淮南之后,下一步就会饮马长江,南下江南,这对江东是极大的威胁,同样的李轨占据淮南后对荆州也是一个威胁,所以他相信刘表此刻也很有危机感,他遣使去荆州见刘表,两家一拍即合,决定联手抗击李轨。
作为其中的一环,孙策决定派遣水军把刘备接到江南去。
他老爹孙坚瞧不起刘备,担心招惹了扫把星要倒霉,但实践证明人要是走背运不招惹扫把星也会倒霉,所以孙策不在乎这些,在他的眼里刘备只是一颗可以牵制李轨的棋子罢了。
故此得知刘备在襄安被围,便派丁奉率水军渡江接应。
刘备死里逃生,对孙策是感恩戴德,率残部向东去荆州投刘表去了。
李轨大怒,亲自赶到庐江,下令将归降的袁术水军在临湖的襄安县集结,同时招募工匠,打造船只,准备跨江进攻孙策。
可惜李轨的计划才起了个头,一阵秋风就刮到了他的造船场。
秋风带着大火来的,数十艘正在建造的船只被毁于一旦。花费大代价招募的工匠被江南水军的陆战队绞杀一空,等到李轨的大队人马赶来镇压时,江南人已经杨帆而去。
留下的是一连串的讥笑。
没有水军想跨江南征无异于痴人说梦
李轨的战线已然拉的太长,加上大片新附地未平。此时南征的条件并不成熟。正当李轨计划着撤军的时候,淮阴方面传来噩耗,郭嘉病逝了。
郭嘉临死前给李轨写了一封信,信中恭喜李轨剿灭袁氏,收取了淮南。
他揣测孙坚一定会改变主意在最后关头搭救刘备。
因为他虽然看不起刘备,但刘备毕竟是个可以利用的人才,对抗强大的北方邻居需要用人,孙坚是不会放过他的。
郭嘉在这封信的最后建议李轨先稳住淮南,兴修水利,鼓励农桑,善待降人,不拘一格用人才,等新军训练成熟再南征。
他推断孙坚和刘表为了共同的敌人会暂时联起手来,压力越大,联盟越是巩固,而一旦外部压力撤除,孙刘联盟会慢慢的土崩瓦解。
郭嘉献给李轨一副地图,李轨一看,掩面痛哭。
当初刘备南逃,众人都不赞成渡淮远征,唯有郭嘉坚定地站在李轨一边,若是没有郭嘉的支持,李轨还真的未必能下这个决心呢,而没有南征就没有今天这种有利局面,一统天下的事业还不知道要迟延到什么时候。
虽然千难万难,到底取得了全胜。
可惜郭嘉却未能跟他分享这个快乐。
夜军师,就此绝唱。
李轨一面让凌嵘为郭嘉准备一场风光的葬礼,一面让陈琳写一篇祭文。
这边以相对体面的方式安葬了袁术,那边便开始研究退兵事宜。
江南过不去,沿江的几个县只怕也难以守住,江南的水军真不是盖的,
李轨下令放弃沿江各县城,将主力集中在舒县、全椒、广陵三地,在合肥囤积重兵,并在巢湖设立水寨,训练水军。
设淮南行台,驻寿春,以长史行政,主管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广陵、九江、庐江三郡的军政、民政和监察。
又在合肥、广陵两地设置大都督府,以乐进为合肥大都督,统兵两万镇守淮西,以李典为广陵大都督,统兵一万五镇守淮东。
自此以后,凡军事重地皆设大都督府,以重将统兵驻防,大都督只管打仗,军饷兵源等事务由所在地行台负责。
行台对驻军拥有监督权,但无权指挥。
淮南行台第一任长史由凌嵘充任。
李轨离开淮南北上后,凌嵘也随之回京,淮南行台长史便换成了吕虔。
(本章完)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