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正常的现象。我们中国人有句俗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是趋利避害的动物,这是人得以生存的本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c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失败的原因,包括刚才说的难以牺牲自尊c不愿意重温失败的经历等等。当今的职场上往往会惩罚失败,认为失败是件坏事;认为是下属员工人为原因造成的,需要有人对结果负责;大家都认为失败意味着惩罚。所以为了不被惩罚c不丢面子,失败者往往大力掩盖自己在工作上的失败。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做对个人c对组织来说,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徐老师,你说的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怎么样才能让大家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失败经历呢?”有人问到。
徐雷蒙回答说:“我们应该转变自己的态度,从失败中学习到经验c教训。刚才已经有好几位同事分享了他们在自己工作中发生的失败,但这些失败的经历会变成他们工作的经验,让他们以后不会在同一个‘坑’里掉第二次。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我绝对不会把从未犯错的人升到高层领导岗位上,因为没有犯过大错的人必然是平庸之辈。’”
“这句话我听说过,但我觉得很难理解。你想想看,不犯错误意味着这个人的水平更好c能力更高,不是更适合在高层岗位上工作吗?”有人不解地问道。
“呵呵!德鲁克的这句话确实让大家觉得非常惊讶。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如果在工作上没有犯过任何错误,说明他没有冒过大的风险,一直在解决日常性问题——最多在解决技术性问题,从来没有机会或者意愿去解决挑战性问题,因此他们是难以担当重任的平庸之辈。比如说,有些管理者遇到难题就想方设法绕着开走,不愿意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他们平时表面上很忙,却在忙些日常性工作,没有努力去解决挑战性的问题,处理日常性工作当然不可能发生什么大的错误了。”
这个时候张帆也站起来说:“我觉得还有另外的一种解释:刚才没有举手的同事,是因为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c没有反思过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我毫不客气地说:这种没有意识c没有反思本身也是一种平庸的表现,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吸取上一次犯错的经验教训,不会在下一次的工作中表现得更加出色。”
“张总总结得非常好!大家不敢面对失败的经历,归根到底还是大家的心态没有调整好。领导者既要向成功学习,也要向失败学习。那些能从失败中崛起的个人和公司,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待失败的态度不同,他们不会把失败当作一件坏事,甚至把发现失败看成是一件好事。下面请让我来给大家提供一些句型,帮助大家完成这种转变。”
第一,“幸好事情没有变得更坏”。这种看待失败的态度听起来好像自欺欺人,却是正确地c有效地看待失败的开始;
第二,“幸亏它发生在现在,而不是在某个关键时刻”。这说明你在关键时刻之前,就已经找到了失败,并有机会c有时间做出改善,庆幸自己的失败没有发生在更关键c更致命的时刻;
第三,“幸好我们及时发现了”。对于已经及时发现了的失败,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前期症状。这样会留有足够的时间给我们采取行动c扭转局面,就好像我们发现自己生病了一样,早发现c早治疗,这不是一件坏事;
第四,“这不是失败,而是成长的标志。”比如说,爱迪生经历了一千次的失败之后,才发明了电灯泡。当有人问到他这一千次的失败是什么感受的时候,他说:“我并没有失败了一千次,而是成功地证明了一千次不适合做电灯泡的那些材料而已。”用这种方式重新定义失败,把失败看作有益的发现和经验,将有助于调整领导者的心态;
第五,大家要认为这些逆境是上天的眷顾和学习的机会。大家还记得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