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诗是省城在校的大学生,学的计算机专业,聊着聊着二人有了较多的共同语言。虚心的小强时不时地从晓诗那里学到了不少关于网络和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小强也时常把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心得跟晓诗共同分享。
“快放暑假了!很想去农村玩一玩。”那一天,二人在网上聊着,晓诗突然打过来这样一行字。晓诗出生在沿海一个城市,从小家庭就殷实,没有在农村怎么呆过。她很想借着暑期放假的机会,领略一下向往已久的江汉平原上那种水乡特色的田园风光。
“好啊!”小强欣然应允。
那一天,下着毛毛细雨,春天的雨。
按照约定小强去小镇的车站接到晓诗的那一刻,愣了半天没回过神来。他怎么也没想到在网游中英姿飒爽,神似女汉子的晓诗竟然是一个二十出头身材娇小又极其婉约的天真少女。
第三十五章(3)
淅淅沥沥的春雨,青砖小瓦的水乡特色的建筑,古老的槐树镇宛如一张富有诗意的纸上黑白水墨画
槐树镇不大,从东到西蜿蜒贯穿着一条青石板铺的街道,街道不宽,三丈有余的样子,铺了青石板的路面,经岁月风化,有些磨损又有些缺失,已然有些凹凸不平。
两肩临街而建的是一袭的青砖飞檐c小瓦盖顶的那满载着岁月沧桑古色古香的老屋,因了年岁已久,墙面上多有些斑驳,让人遐想着老街久远的故事。
因为下着细雨,而且接到晓诗时已经是晌午,小强便领着晓诗就近参观一下小镇上那古老的街道,顺便帮晓诗在镇上安排一家旅馆。
正因为下着细雨,倒又让一对年轻人多了些许情调。走在青石板上的晓诗兴致很高,一惊一乍地直呼:“这里的环境太美妙了,简直是如诗如画”
就连小强也突然觉得生活了多年的小镇,原来真的是这么的富有诗情画意!小强还发现街道两边原先那些垃圾堆c破粪坑之类的,有残垣断壁藏污纳垢的地方都新砌上了一堵堵围墙,那些墙做得很别致,把那惨不忍睹的污秽巧妙地隔离开去,脱离了人们的视线。
前面是一家老字号的“海滨”刻字社,引起晓诗的好奇,并兴致勃勃地围了上去。
刻字社的店面不大,座北朝南,丈把多的门面,靠房檐下用竹竿支撑着布做的篷子,下面是一块块搁在大凳上的门板。门板是一大早开门时从店门上抽下来的,上面用毛笔号着“壹元”c“贰意”c的字号,以便关门时好循序插进去。门板上放着几个小木盒,分别装着不同材质c不同规格的章骨子,边上是几把形状各异的刻刀。靠里口门板下有一只小板凳,上面稳稳的放着一台古董似的“红灯”牌收音机,正“咿咿呀呀”地唱着京戏。晓诗更是好奇得瞪大了眼睛——
那个戴着老花镜,年近古稀的长者就是海滨。只见右手拿着一支小号的狼毫沾上淡淡的掺了水的墨汁,在左手拿着的那块用砂纸打磨平了的章骨子上,一气呵成地写好了左右“反笔”的人名。然后放下笔,把章骨子固定在印床上,然后根据字的繁简以及章骨子的材质硬软挑选出适中的便于把握的刻刀。紧接着,他鼻腔里跟着收音机哼哼着发出悠闲的声音,左手把着固定着章骨子的印床,右手拿着刻刀开刻了——只见那刀尖长了眼睛似的在那章骨子上的字面上或深或浅或快或慢地翻飞起来。寥寥数刀,一枚私章就在貌似凌乱的刀锋下刻成了。海滨仔细地在图章上沾上印泥拿起一张纸头盖下去,随着海滨舒心的微笑,那美观匀称的人的名字即刻跃然纸上。
整个颇具观赏性过程,让晓诗看得目瞪口呆!
根本不用什么电脑排版刻字!这哪里是什么刻字社?简直就是工艺品。
其实。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生产力的发展,新型的“电脑刻章”店在小镇应运而生。电脑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