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答:

    “回少爷,像我家这种旁支庶宗都差不多,好多人活不下去就会铤而走险,不过多数都被杀头了。”

    李继坤用双手搓搓脸,这个,这个见闻实在和史料记载的相去有点远,一时之间不大好接受。那么真实的明朝又是什么样子呢?李继坤皱着眉想了想又问道:

    “英春,你是朱家后人,你一路乞讨也走过不少地方,那么你对当今的大明朝如何看?”

    李英春没想到少爷会问出这么大的一个问题,但她毕竟是朱家后人,小时候爷爷经常给她们这些孩子讲先祖的事迹,偶尔还会给她们讲一些时政,所以她连想都没想就开始复述其爷爷的观点:

    “少爷,我爷爷说过,自先秦已降,唯我大明赋税最低,农家每亩上田只税三升五合(45斤),凡小民经商者皆免税,故此我大明朝的百姓人人富足。

    太祖时期朝廷设养济院(社会福利院,每月每人免费发放米三斗,布一匹),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老有所养;又设漏泽园(国家公墓,免费安葬孤寡),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皆有所葬;再设惠民药局(免费医疗),凡我大明子民无论孤寡贫穷皆病有所医。

    英宗时期,凡我大明子民年过古稀(70岁)者朝廷皆发米粮。这些国策无不惠民顾民,实乃开万世之先河,比肩日月之光辉。故,凡日月之所照,皆我大明之地,凡皇恩之所到,皆我大明子民,愿我大明永昌。”

    李英春的一席话听的李继坤目瞪口呆,心神都有些震撼,大明朝还有这些好政策?少爷我咋不知道?这些政策听起来比后世都先进,这你妹的可都是全民免费福利啊!这朱元璋那家伙不会也是穿越来的吧?

    李继坤抬头看看李英春,我靠,这小丫头打鸡血了?只见李英春小脸虽脏衣服虽破烂,但她此时傲然而立两眼放光,宛若一只骄傲的孔雀,这是为自家祖宗自豪吗?

    看着李英春此时的样子,李继坤不由弱弱的问道:

    “那个英春,大明的政策如此之好,那你怎么混成这样?”

    此句一出,小丫头的精气神全泻,宛若斗败了的公鸡。不过她深吸一口气后又精神了些,只听她冷冷的哼了一声:

    “哼,如今的大明全是被那些文官所害,远有孔孟诸子,近有东林遗祸。他们这些读书人满嘴的之乎者也,满肚子男盗女娼,治国的本事一丝没有,贪污纳贿专营苟且样样精通。

    太祖开国之初,那些因贪贿专营而被剥皮实草的读书人不计其数,所以太祖和成祖宁愿提拔富民为官也不愿用书生,就是怕这些蛀虫侵害天下百姓。可如今,朝廷惠民的政策一直没变,但为官的全是那些读书人。他们贪腐成风,欺上瞒下,结党营私官官相护,所以我大明朗朗乾坤却蒙尘,天下无数百姓生活艰辛,千错万错全是读书人的错。”

    李继坤错愕的望着那个气愤不已的李英春,这孩子太偏激了,这特么的都谁教你的啊?这都啥理论?要知道,少爷我也是读书人,还是秀才级别的。

    就李继坤所知,明朝有很多很有名气的读书人,他们都是各方面的专家,比如点秋香的唐伯虎,比如研究药材的李时珍,比如翻译几何原本的徐光启,比如研究洋枪洋炮的孙元化,比如撰写《天工开物》的赵南星,比如四大名著明朝出其三,等等等等。

    上述这些可都是读书人,你个小丫头怎么能一棒子全都打死呢,咱们只骂那些当官不为民做主的读书人就好,可不能一打一大片,那可是要犯众怒的!再者说,你们老朱家的皇上是大明朝的老大,俗话说的好,火车要想跑的快全凭车头带,皇上虽然不出紫禁城,但他是不是也要担负一些责任?你怎么能把责任全都怪到读书人头上呢?

    李继坤无奈的摇摇头,这丫头的思想以后要好好教育教育,有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