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用太好的材料,不过李二叔说的也是,谁知道以后呢,如果他们回老家,那里的旧房子不能住人了,市里也可以落脚,就是自己不能回来住,以后也可以出租或者转手卖出去。
说起来还有点抓瞎,他还不知道市里建房子该找谁呢,还得多打听打听。
这一打听就找到去过户的地方去了,那里办证的确实认识一些起房子的专业师傅,给了他一个地址让他去找。
对方现在有空,给出了两种方式让他选择,一种是他确定好房型,还有大小什么的,一切交给他来办,一口价,另外一种就是他准备好原料什么的,按天给工钱。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周恒觉得他说的价格还可以,就第一种方案了,不过他也提出一个要求,他希望那师傅帮忙带带两个人,另希望对方可以顺便教两手。
这个对方倒是干脆的同意了。
这时候距离下一学期开学还有两三个月,足够起一栋房子了。
这时候也没有那么多的装修材料,师傅很快就找了三个人把房子推了,然后拉来了红砖。
周恒他们回去了一趟,把家里一些东西搬到了这里,比如说常用的衣服被褥,还有厨房用具,缺少的那些都带了过来,还有养的那几只鸡也带了这里,地里的活就托给了李大伯他们照看。
他说的两个小工也是想着帮衬的念头,这时候分田到户了,不用集体干活,农闲的时候干点其他的也能贴补家用。
周恒征询了李二叔和王月的意见,人选几乎没有什么争议,一个是李大伯的独子李盛,一个是王月的大弟弟王杰。
这事周恒事先就说了,为了不多生事端,不要说出去,自己知道就成了。他们都知道,这个多生的事端,就是他生父那边了,要是知道他有钱在市里买房起房,不知道陈芳能干出什么来,起房子,谁都想要顺顺利利的,而且他们两家哪一家都对那边没有好感。
王月一把拿了过来,看着身穿列宁装的李石,怎么看怎么顺眼,那笑得别提有多开怀了。
李二叔和刘婶也凑前来看了看,然后又把重点放到了田地上,对于农民来说,田地才是生活的根本。
“你给我们详细说说,那地是怎么回事。”
“我们去大伯家慢慢说吧。”那样就不用再重复一遍。
“成,我们立马过去!”
过去李二叔大哥家很近,一百多米远的距离,到了门前,李二叔喊人:“大哥,你们在不在?”
院门是关着的,他一推就开了,走了进去。
这时候他们刚吃饱,碗筷还没有收下去,看到他们一家全部过来了有些吃惊:“老二,你们过来了,快来坐,吃过没有?”
“吃过了,吃过了,我们来这主要是想跟你商量点事。”
“什么事?”
女人们连忙把碗筷撤下去,把桌子打扫干净了,端上茶水给他们,那茶也不是什么茶叶,而是自己秋天栽的菊花晒的菊花茶。
周恒直接说事,“大伯,是这样的,我不是在外面找了份工作吗?这个月我到北京出差,经过了很多地方,也算是见多识广,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土地按人头分给农民,国家不再干预农民的种植情况,只定期交公粮,我想问问,我们这里是不是也快了?”
李村支书大伯喝了口茶,没有回答,而是问:“你还知道别的更具体的吗?”
“早就有人这样干了,只是没有公布出来,据了解分了之后他们的干劲都很足,没有出现那种磨洋工的现象,基本上都是大丰收,国家也是支持的。”
李大伯叹了口气:“我去镇上开会的时候也听他们提过那么一两句,现在还在观察期间,上头没有作出决定,如果是真的要分田了,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