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遗传学家认为,生物的某些知识是可以遗传的。如海龟的后代破壳后可以准确找到大海,长大后可以准确地回到母亲产卵的海岸。这都不是学习得来的,而是遗传的本能,已固化在遗传密码中。工业技术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固化,而免去程序。但是,对于需要学习才能获得的知识,在此方面动物与人类大多是不能遗传的。那么,大脑的遗传都给了人什么呢?科学家揭示说:创造大脑的基因组仅仅包含大约3千万一1亿字节的独特信息。而仅靠这些少量的基因信息,成熟的大脑具有的信息量可以扩大到数千万倍。这种情况就像一页纸的提纲,最后写出了数千万页的一本书一样。人们可以想象一下1页纸推演出的这本书,印刷出来可达到1100米厚度是一个怎样的情景。尽管令人惊奇,但科学家认为这一页纸中仍然存在大量可以剔除的“候补”c“替代”性质的冗余的源代码。那么,“一页纸的”信息都是什么内容呢?其中大概66的内容用于描述大脑运作,另外余下的34内容中有极少的基因信息用于描述小脑的布线图。尽管小脑包含了人脑中半数以上的神经元。显然,虽然大脑构造精微复杂,但一大半的基因却是用来确定大脑工作状况的。简单的说这些基因是形成大脑意识潜在能力的自然源代码,旨在构建大脑的思想力。这种能力是固化在遗传密码中的。只有满足前面所说的二维条件,才能被激活。而激活之后的“1100米”的厚度,科学家认为社会实践过程非常重要。“大脑与环境发生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信息才变得有意义。”这里实践的本质是学习。
谈到意识,就不能不谈及意识形态。意识是人对自身存在的自我感知。意识形态则是这种感知的积累。
意识形态,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c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c观点c概念c思想c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c环境c信息(教育c宣传)c价值取向等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c认知也不同(摘自网络)。
前面提到,社会条件加大脑的意识本能等于意识现象。再继续升级,就成为了意识形态。我们更愿意把把哲学上的“意识形态”,看成是物质的精神体征。“意识形态”的异同,只是10万种化学变化的配方不同而已。
有时,我在冥想时,似乎感觉“意识形态”确实是有形的,虽然飘忽不定,却像火焰一样,舞蹈在每个人的躯壳内。而它意识的“形”,往往取决于环境的“形”。
这种说法比较抽象。有一个例子非常具象:西瓜本来是圆的,这样可以使实心瓜瓤内部的张力保持一致,瓜皮表面受力均匀。有利果实完整。这是自然‘境域’下的‘物态’现象。瓜农用一个透明方罩子把小西瓜罩在里面,让西瓜按照罩子的形状生长,结果培育出了方形西瓜。这就是西瓜的“形”和环境的“形”的关系。假设我们做一个‘意识形态’的盒子,‘意识形态’是否也会出现西瓜样现象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只是‘意识形态’抽象于无形,我们难以直观罢了。曾经有个说法叫‘和平演变’,指的就是这一情形。可惜的是,我们放弃了这方面的关注。
归纳起来,一个人是否获得了优质的智力遗传基因,至少要看如下几个方面:
(1)感知力;听觉c视觉c触觉c嗅觉c味觉等。每个人生下来都是有差别的。这些差别可能会对人的‘精神映像’产生极大影响。以我本人为例,在听觉方面,不是很敏感,因此开会做记录的能力就比较差;学跳舞,听不出节拍来,一辈子交谊舞也没学会。结果,有一次我在落实会议决议时出了差错,挨了批评;舞跳不好,一些社交活动也不愿参加,也失去了许多社交机会。你能说这对身边事物的认知会毫无影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