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2/3)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人想的是……幸而帝王英明,否则,太子在千里之外,京城之中,等同是鞭长莫及,板上鱼肉。     有的人还在张望。     英国公沈群老眼如狐,左右打量了身边人,随即站出来:“禀陛下,老臣也觉得,此事尚且不明朗,何况殿下乃是一过储君,此事不该仓促做出决断,望陛下三思。”     “一国储君,”老皇帝猛地抬起手,狠狠敲在龙椅把手上,拍的重重作响:“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朕尚且需尊律法,何况是朕的儿子!”     区区一句话,形式又倒转。     悲的转喜,松口气的心里一“咯噔”,冷汗淋漓。     但最不好过的,非英国公沈群沈老爷子莫属,本是看这形势,陛下并不准备深究,又有众朝臣求情,他便卖个好,将来太子回京,知道此事,也能记他沈家一个好。     十拿九稳的事情,眼下就倒转了。     沈群老脸,脸皮抽了抽,心里苦不堪言。     此刻退下,那他明天也不用来上朝了,被人笑死算了。     只能硬着头皮立在那里,只把那颗压着官帽的头颅,恨不得藏起来。     “传朕口谕,着刑部尚李开言为钦差大臣,兵部左侍郎吴征辅助,即刻前往北疆之地,查粮仓失火一事,太子萧瑾渎职一事,赐尚方宝剑。”     此话一出,朝堂一片哗然!     钦差大臣!     尚方宝剑!     左晏青上前:“陛下三思!”     又有众熟人上前:“请陛下三思!一过储君,国之根本啊!”     老皇帝不为所动,“李开言何在,吴征何在?”     “臣在。”     “臣在。”     两道声音,一前一后响起。     朝臣之中,走出两道人影。     “还不接旨?”     “臣李开言领旨。”     “臣吴征领旨。”     李开言四十模样,身为刑部尚,六部之中其一,比其他尚,身上多了一股煞气,这是浸润几十年刑罚,与牢狱阴司打交道,常年累月下来,浸润出的煞气,不是一般人会有的。     吴征乃兵部左侍郎,身上也比其他几部侍郎,多了一股武人的悍气。     李开言垂首立在一侧,弯垂的脑袋,正好遮住外人窥伺的目光。     而另一面,吴征面无表情,任由这朝堂之中,数十双眼睛的打量。     “你二人,即刻出发,李开言,你手执尚方宝剑,所到之处,若遇反抗,可将其就地正法!”     轰——的一下子,这句话,炸得所有人心中大浪翻滚,半数人心中不敢置信,难以平静……天子一言九鼎,这话一出,岂不是……?     各人心中都有想法和打算。     “吴征,你既随钦差北上,当行辅佐监察一职。”老皇帝悠悠望向了吴征:“朕交代过你的话,要记住了。”     吴征一礼:“臣明白,陛下交代,臣一字不敢为忘。”     老皇帝点点头,似乎有些疲惫,抬手揉了揉眉心,“众位爱卿还事上奏吗?”     底下无声想。今日已经发生这样大的大事了,就算是他们还有什么事情,也不会选在今日再触皇帝的眉头,弄不好被迁怒了,可就得不偿失。     “既无奏,退朝罢。”     老皇帝说着,已经起身,抬脚离去。     ……     朝堂上的事情     不出多久,就传到那处院子里的老者耳朵里。     “先生果然谋算世间无双,萧瑾在北疆,粮仓烧了精光,这里头可是镇北军的军粮,一年的盐引,     他就这么在他眼下烧得精光,没了粮草,与鞑子的这一仗,还怎么打?     宫里那老贼,气得火冒三丈也没用,此次大庆割地赔款,板上钉钉。     最妙的是,先生早已料到,有人会为萧瑾求情,事先就安排了人,到时一起在朝堂上为太子求情。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