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第(1/2)页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夜晚。     “吱”。     感觉有人推房门。     李均菊花一紧像模像样地做习题。     “国立,你看儿子很用功,他一定会考进大学的,你看他做题目都忘我了,面红耳赤额头上都沁出汗水。”     其实那是李均因为热,洗了把脸冷水脸,都没有擦。     “出汗就对了,学习一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考大学,他就应该更加的用功。”     “月假”结束,李均又再次由父母眼里的乖乖学生变成了一个这年代胆识大的投机倒把分子。     离开家。     背着书包并不是返校,而是直接进了他的秘密小屋。     因为重生的时间并不长,所以李均并不能做到和管大鳄那样从黑市里低价收购到了大量国库券,现在只用等着行情一直涨,而李均他只能一直蚂蚁搬家,不断跑腿,异地不停地倒卖来发财。     要知道在公布沪海成为开放国库券交易七个试点城市之一,他已经带人不仅收购了沪海市面上一半的国库券,还从全国250个大中小城市和偏远农村,低价抄底国库券,他的国库券如今价值至少得有几个亿以上。     相比于管大鳄那样的资本大鳄,李均赚的的钱就是零头也没有。     不过三百万在一般人眼里那却是很多很多了。     赚钱,赚钱,这让他很是热血沸腾。     “我还要赚更多的钱,因为后世可是一个钞票超级贬值的时代,现在三百万很多,多得别人看了发疯,敢杀了你然后抢你,但是后世三百万在大城市好的位置都买不到好一点的房子,在沪海魔都,你只能去郊区买房子。     所以他现在要挣很多的钱,然后进行各种投资来钱生钱,     因为钱这个东西未来社会是生活的基础,也是无数人虚荣的物品,花花世界花花钱币,无人男人为之铤而走险,无数女人为钱迷醉堕落。     李均带着史大各处银行收购。     银行的人每次都把李均当作大爷,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城市因为国库券开放交易,银行发生挤兑。     大家都在疯狂的抛国库券。     那么多年居民积累下来的国库券可是有一定分量的。     要知道华夏从八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发国库券,很多人当年是因为爱国购买国库券,因为这国库券发现的时候是打着“国家向老百姓借钱搞建设”的宣传口号,因为1年到10年,华夏的财政赤字高达2亿元,是华夏成了新国家以来历史上的最高纪录,为了弥补国库空虚,发型国债。     从八一年到八七年,国库券年均发行规模是5.5亿元,华夏通过这种国家信用发行国债,集中了社会资金,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建设,     但是最初国家规定,国库券不得当作货币流通,不得自由买卖,很多人把国库券便宜地买了,尤其是年轻人,把国库券三四折,五折的价格贱卖,不愿意黑市贱卖的人现在终于等到了国家开发交易,缺钱的他们纷纷涌向银行挤兑。     温洲一个普通家庭,丈夫祝思建是木材工业研究所食堂大师傅,老婆韩蓉是一家国营饭馆里服务员。     从1年第一次国库券领回家,老婆韩蓉就觉得十分可气。     老公当时扣了15元把一张国库券领了回家,     那时候15元可是老公半个月的工资。     她责怪老公,家里孩子要买奶粉,本来钱就少,家里不是太宽裕,能不买吗?     祝思建对老婆说那是上面派发的。     第二天她也发了工资,但是也扣了15元,他这才对不跟丈夫闹了,那真是上面的任务,也没有什么好说的。     其实当时国家是有“百姓自愿量力,不要求强行摊派”,但是很多单位都是有分配任务。     夫妻两人每月扣0元工资买国库券,生活更加紧张了,     有一年还连扣了个月,家里小孩要奶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